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呈現(xiàn)出量跌價滯的態(tài)勢,再過一個季度左右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面臨全面調整,房價會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說。”
悠悠萬事,房事為上,F(xiàn)如今,不知多少人正在為房子著急上火,再加上這鬼扯的高溫天氣,足以將大伙兒烤得里嫩外焦。所幸國土資源部徐部長一席“再過一個季度房價會下降”的預言式表態(tài),給購房者們帶來了一絲涼意。盡管這個預言不一定能夠兌現(xiàn),但是來自部長的聲音,意義非同小可。
現(xiàn)在正值盛夏時節(jié),徐部長所說的“再過一個季度”,到底是待到秋季“秋后算賬”,證實預言能否成為現(xiàn)實、諾言能否兌現(xiàn)呢,還是“大約在冬季”點燃樓市冬天里的一把火?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如此含混的表達,公眾顯然不是第一次面對。當然,我們不能將責任歸咎于這些預言家或是承諾者,樓市走到今天,有許多錯綜復雜的東西摻雜在里面,不是一人、一地、一部門可以解決的問題,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必將是一個系統(tǒng)的改革。
近些年來,總會涌現(xiàn)出零零散散的官方預言家或者發(fā)言人,來為虛火旺盛的樓市和肝火旺盛的購房者降降溫。“房價將出現(xiàn)下跌趨勢”、“樓市近期內將有變動”、“政府正在努力調節(jié)房價”……無論是這種信息來自官方還是官員,每一次都能夠讓大家怦然心動。但每一次怦然心動過后,回頭看看房價,依然停留在高價位上。按照這種下跌的趨勢,不知老百姓何時才能享受廉價的住房。
當然,沒有人懷疑政府和官員不夠努力,但人們同時更是懷著這樣一個信念:盡管樓市的利益博弈錯綜復雜,但終歸會有盡頭;虛火旺盛的樓市,總有民生落地的時候。可現(xiàn)實是,經過政府幾輪的樓市調控,房價幾乎還是雷打不動,甚至連“俯臥撐”都懶得再做。漲的時候多于跌的時候,老百姓在熱切的期待和官方的安慰中不斷放低期待的底線。
無論是官方還是官員的預言式承諾,房價如何落地是個大問題,而個中的關鍵在于——必須守住房價的底線。這不僅僅是一種表態(tài),更是一種責任。在這場多方組成的博弈中,官方必須站在弱勢的購房者這邊,而不是僅僅在苦澀的湯藥里加上一匙糖。
因此,官方應該是傾斜于購房者、主動代替百姓博弈的一方,這是一種政府應該承擔的民生責任。如若不然,任憑樓市風起云涌、百姓叫苦連天,政府恐怕也不會有心痛的感覺。冷漠和麻木,怎能給百姓帶去民生溫暖?只會演化成一種空留安慰的預言式的狂歡。政府對樓市的調控走向不明晰,政策難以長期落地,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懸而未決也是事出有因。
房價并非脫韁的野馬,存在著調控的空間。站在民生的立場,無論官方與樓市利益各方進行平等博弈也好,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也罷,政府應該為保障民生權利制定出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和價格表。老百姓不在乎漲跌幅度,玩數(shù)字概念,只在乎擁有自己的住房需要付出多少血汗換來的真金白銀,更不是尋求政府和官員安慰的預言式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