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上海五一假日樓市上多為高檔樓盤,看房的人多,訂房的人少。
“我對住宅市場不看好。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就是泰坦尼克號,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撞到之后,不但是房地產行業(yè)的風險,更大的是金融行業(yè)的風險。”近日,在清華經管學院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創(chuàng)始人潘石屹如是表示。(5月26日《第一財經日報》)
潘氏“看跌房價”論,是繼王石有關房地產“買了就能賺錢的階段已過去”的警示之后,給日趨悲催的樓市投下的第二顆“深水炸彈”。然而,任志強等部分房地產開發(fā)商、學者一直高喊房地產長期向好,不承認樓市“拐點”。那么,到底是誰在瞎扯呢?
潘石屹列舉的幾大看空房價的原因有一定道理。當下我國住宅市場已經出現了比較濃厚的觀望情緒,市場成交量下降,甚至部分地方樓市呈現有價無市的局面。這絕非偶然現象,說明房地產市場階段性調整的腳步已經邁開。
一方面,過去房價即使面臨多輪調控的壓力仍步步竄高,重要推力是投資者對房產有“美好”的憧憬。如今,從決策層的施政來看,已更加注重強調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推轉型、保民生之間的協調性和關聯性,并一直在釋放“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強刺激政策”的信號,強調要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fā)展。
在不刺激、去杠桿和調結構的理念下,房地產市場也要適應這種要求。經濟列車已由高速換擋為中速行駛,房市投資者肯定無法安心,畢竟市場中積累的風險將逐漸加大。投資房地產的人,過去賺錢多、賠錢少,但市場法則中沒有“穩(wěn)賺不賠”這一條。
另一方面,如潘石屹提到的搞不動產登記、推房產稅政策等,有可能抑制購房市場的熱度。但一些人仍在糾結房價會不會漲,而不是思量盤出手頭的那些“空置隱性存量房”!老百姓天天盼著“合理房價”,顯然沒有人會把“惠民生”等同于“高房價”。
在樓市逐步降溫的市場階段性趨勢面前,地方政府應合理有序地引導房地產投資降溫,密切注意情勢發(fā)展,未雨綢繆建立各種風險防范機制,特別是警惕金融風險。如果人為地干預房地產市場,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而不合理的政策有時甚至會“助紂為虐”,導致形勢更加惡化。
房地產行業(yè)的風險是否到了快撞上冰山的地步?這樣的話其實也就是聽聽而已。潘石屹是一位特別精明的商人,說的肯定是“行話”。而許多地產大腕都是“唱空不做空”,他們的“發(fā)話”可能更是想利用樓市調整來促使行業(yè)重新洗牌,爭取自己更多的利益。房價如此高企,對許多普通購房者來說是“鴨梨山大”的負擔?礃鞘汹厔,一二十年太短、四五十年不晚,潮水退去,才會知道誰在裸泳。屆時就能看出是任志強“瞎掰”,抑或是潘石屹“瞎扯”。而對于潘先生“豁亮”心扉的房價“唱衰歌”,觀者不妨悠著點兒,且看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