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天堂8资源在线中文www,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網首頁-資訊中心-商業(yè)-內幕-商評-財經-股市-精英-科技-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汽車-企業(yè)-專題-娛樂-社會-圖片-問吧

主頁>社會資訊>媒體評論>

秦暉:從南非看中國(上篇)

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時間:2010-11-03 10:53:01

  這種“種族社會主義”當然以對黑人的殘酷壓迫和奴役為前提。但是這種壓迫與奴役自然不是什么“新自由主義”,更不是什么“自由放任”狀態(tài)下“市場競爭中贏家通吃”的結果。事實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白人與黑人各自內部的“階級分化”都很不發(fā)達,僅就白人內部看,南非幾乎與北歐一樣是發(fā)達的“社會福利國家”[39]。而南非的黑人企業(yè)家階層是種族隔離廢除后才形成的,此前的黑人普遍貧窮。但是“平等的白人”與“平等的黑人”之間卻懸殊有如天壤。

  這種體制與中國的體制類似。只不過南非的黑白之別對應于我們的“市民-農民之別”。應該指出,中國自1950年代以后的“農民”既不能以聚落類型定義(很多農民實際上居住在城鎮(zhèn),尤其是我國的縣城,改革前往往多數居民都是“城關公社”的“農民”),也不能以職業(yè)定義(很多“農民”并不務農,從而形成“農民工”、“農民企業(yè)家”之類概念),甚至不能以階級定義(不僅有“農民工”與“農民企業(yè)家”,而且還有干群的對立),“農民”就是以“戶口”為標志的、非經特許改變即為世襲的一個低下身份等級(caste)。改革前的中國就是個無階級卻有等級、而且等級森嚴到近乎種姓制的國家,等級內的所謂平均從來就與等級之間的懸殊并存。1978年我國以貨幣計量的收入分配吉尼系數,在城市內部只有0.164, 在農村內部也只有0.227, 但若計入城鄉(xiāng)差別,則全國的吉尼系數卻達0.331, 已經不比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低多少。[40]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發(fā)展就具有以“剝削”農民來實現“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的所謂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模式特征,曾因此導致過數千萬農民餓死的悲劇。

  改革30年來,中國城市與農村中都發(fā)生了明顯的階級分化,但應該說相對于“進城打工者”而言,中國的體制對“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這類特殊城市)戶口”的窮人還是可以的,正如南非對“窮白人”也還不錯。不過嚴格說來,南非“窮白人”享有的福利水平還是比我們的城市窮人高。因為那時南非至少白人內部還是有民主制度,白人勞工有強大的自治工會,能夠有效地捍衛(wèi)權益,他們手中的選票也對政府具有極大影響力。而中國就沒有這個條件,其城市工人地位雖比中國的“農民工”和南非民主化前的黑人勞工高些,卻不如那時的南非白人勞工。相應地,中國市民工人對“農民工”的排斥也不像南非“窮白人”排斥黑人那樣強烈。農民工在城里主要還是受到權勢者的歧視。

  在市場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特權社會主義”也給“競爭”帶來“特色”。如前所述,南非布爾人搞工商業(yè)不如英語白人,但靠著國家權力的支撐,在金融與房地產領域暴富的很多。所以1970年代以后,南非逐漸形成了這樣的社會結構:英語白人構成主要的私營工商業(yè)者階層和外資管理層,阿非利卡白人除了成為公務員與國家強力部門(軍警等)職員外,經濟上主要依托國家,一些人成了有國家背景的壟斷寡頭,更多的“窮白人”則在國有壟斷部門當高工資高福利的“特權工人”。而黑人青壯年多在城里為私營部門打工,或者在國有企業(yè)中從事白人不愿干的臟、累、險工種,他們的家屬則有相當一部分在“戶口所在地”即所謂“黑人家園”成為留守一族。

  而在改革后的中國也很類似:競爭性領域里私營工商業(yè)者迅速成長,金融-房地產領域則崛起了大批有官府背景而“空手套白狼”的寡頭,壟斷性國企依靠“國家汲取能力”和壟斷性暴利不僅管理層暴富,員工中也出現所謂電業(yè)公司“抄表工月薪萬元”式的貴族工人。(但非壟斷性中小國企紛紛解體、“改制”,工人“下崗”后地位淪落的現象在南非種族隔離時代少見,倒是民主化以后,新政府對為布爾人提供大鍋飯的國企進行私有化,造成了類似的布爾人“下崗”現象)而兩億“農民工”成為中國制造業(yè)的支柱與藍領階層的主體。他們的家屬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與留守老人。

  如前所述,“種族社會主義”狀態(tài)下不可能有什么“新自由主義”,但更不可能是什么“福利國家”。盡管南非與中國發(fā)達的國家財政給中國的市民和南非的白人(這兩者在兩國人口中的初期比重也相當近似,即都只占1/4左右的少數)提供了相當的社會保障。但是,其他絕大多數人口則不但被排斥在“福利”之外,而且“自由”也很少。在“既無自由也無福利”這兩個方面,我們的“進城農民”處境也與他們的“進城黑人”有非常大的可比性。不過,那時的南非由于在白人中實行民主,白人內部的福利制度還是相當到位的。而中國由于在市民中也沒有民主,即使是市民中的福利制度也帶有更多的特權性,具有筆者所說的“負福利”特征。[41]此外,南非黑人民權運動看問題比較清楚,如前所述,他們既為黑人爭取自由,也為黑人爭取福利。可是中國的許多“改革反思者”就糊涂得多,他們“左派罵新自由主義,右派罵福利國家”,似乎還嫌老百姓的自由、福利都太多!

  “低人權”是為了捍衛(wèi)“主權”?

  畸形“民族主義”與“文化自尊”理論

  在南非歷史上,英語白人與布爾人作為白人無疑都壓迫過黑人。但由于英語白人在工商業(yè)經營方面競爭力較強,較少依靠特權,并且更崇尚自由競爭,因此他們在種族問題上相對開明,并且與以英語國家為主流的國際社會的人權壓力形成呼應之勢。

  人類各民族都有從野蠻到文明的歷史,英美各國也并不是自古以來就尊重人權的,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在人權問題上他們都有不光彩的過去,包括在殖民地侵犯人權的行為。但應該說,近代人權的進步的確是在這些國家率先取得突破,首先是在國內人權方面,然后也表現在國際上。聯合國兩個“人權宣言”就體現了國際社會促進各國人權保障的努力,而英語國家顯然是這種努力最重要的推動者,在南非問題上也是如此。當然,英美外交歷來有“利益外交“與”道義外交”的兩面。從利益上講,它們作為市場經濟國家由于本國資本不肯放棄在南非賺錢的機會,在制裁南非的問題上往往半心半意,使制裁有名無實,客觀上放縱了南非。[42]但從“人權外交”的角度看,再有名無實的制裁畢竟也是一種道義上的壓力,其對南非的影響不可小視,尤其在南非國內英語白人的呼應下更是如此。

作者:秦暉  責任編輯:蔡瑩
要了解更多,可繼續(xù)查閱相關資訊:
上一篇:矢吹:日本呼喚“牛仔”小泉
下一篇:沒有了
最新評論共有 0 位網友發(fā)表了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250字,需審核,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政策法規(guī)。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注冊

推薦新聞圖片
熱點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京ICP備050044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