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建造的航母將“裸奔”。日前,有媒體上爆出了這樣勁爆的標題。細看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削減軍費導致新航母有可能無法配備固定翼戰(zhàn)斗機,只以直升機充數(shù)。
海軍軍官抱怨說,此舉將使他們成為國際上的笑柄,“誰見過不配飛機的航母?”如果單從軍事角度上說,此舉確實足夠成為笑柄,沒有固定翼飛機的大型航母,比泰坦尼克號好不了多少,雖然航母上仍然配備相當多的如導彈、近防火炮等武器,但其龐大的體積與笨拙的行動無疑是一個最佳的攻擊標靶。以這樣的航母組成的編隊將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本應由航母提供給其他艦艇的空中保護和遠程預警基本沒有了(直升機只能用于反潛、短程預警和攻擊小型海面艦艇),其他艦艇卻要為保護因沒有飛機而更脆弱的航母付出更多的努力。一般的航母編隊中,護衛(wèi)艦艇的主要職責是防空、反潛,對付大型海面艦艇是飛機的事。原來他們對付類似前蘇聯(lián)那種具備遠程反艦導彈的大型巡洋艦是很簡單的事情,可能幾百公里外就用飛機搞定了,現(xiàn)在如果有一場類似遭遇戰(zhàn)可麻煩了,如果水下的核攻擊潛艇搞不定的話,似乎只能呼叫友軍的飛機了……呃,好像,如果當初只以水面戰(zhàn)斗艦艇組隊還更簡單一點吧?至少跑得更快啊。
當然,很多事情都不是單純的一個層面問題。在英國政府各個權(quán)利部門的爭奪中,海軍雖然損失了艦載飛機,但保住了航母的建造,這不但保證了軍費中的大頭,還保住了一大批官職,同樣,因為航母還在,早晚還是要配飛機的,而且航母從來都不是單獨行動的,需要配給它一個艦隊。所以后續(xù)和首相、議會以及財政部之類機構(gòu)斗爭的最大籌碼就沒丟。飛機再貴畢竟小,而一搜大航母,一旦下了水,你就算想讓它退役,都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拆還得拆幾個月呢。
在國際政治和國際軍事的層面上,世界第二的英國皇家海軍,決不能允許自己的實力下滑到連第三世界都不如,哪怕是沒有飛機的航母,到底也還是航母,一般的時候擺在那嚇嚇人還是可以的,真打仗了,還可以管友邦借飛機么。退一步說,就算是搭載直升機,也有好多國家還沒有呢么。如果跟美國老大一起行動,至少可以帶上幾十上百個直升機,把反潛的活都包了。實力就是籌碼,有籌碼,才能在全球利益這個最大的牌桌上玩么。
不過,看英國這一輪裁軍換裝,雖然有以數(shù)量換質(zhì)量、削冗員建精兵的發(fā)展思路在里邊,但是仍然不難看出老大帝國日復一日的虛弱之路。就拿英國海軍念念不忘的英阿馬島戰(zhàn)爭來說,英國動用了三分之二的海軍和差不多一半的陸軍,在美國和西歐國家的全力支持下,對國力相差遠甚而且遭到武器禁運的阿根廷出手,雖然取勝但是居然有多艘主力戰(zhàn)艦被阿根廷人以劣勢兵力擊沉。如今,將近30年過去,英國海軍還有單獨戰(zhàn)爭并取得勝利的能力么?
曾經(jīng),海軍是英國國家戰(zhàn)略的基石。強大的海軍,占有了廣闊的殖民地,獲得了廣大的傾銷市場,保證海上航路——大英帝國的血管——安全暢通。正因為有足夠高利潤產(chǎn)出,英國海軍才在這一良性循環(huán)中越來越強大?墒窃诙(zhàn)后全球性民族獨立的大前提和如今全球一體化、商業(yè)交往代替簡單戰(zhàn)爭掠奪的大環(huán)境下,英國海軍已經(jīng)不能帶來足夠養(yǎng)活它的利潤了。其衰落也就在所難免。如今,不配飛機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就如同兩顆漂亮而無用的鉆石,裝點著老大帝國最后的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