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0月24日,河北大學校內醉酒駕車案犯罪嫌疑人李啟銘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河北省望都縣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10月16晚9點40許,“官二代”李啟銘在河北大學校園里醉酒駕車,導致一死一傷,被人攔下后稱“我爸是李剛”。事后查明,李啟銘之父——李剛現(xiàn)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qū)分局副局長。
“我爸是李剛”一句話隨后立即引起網(wǎng)絡熱議。李剛此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含淚道歉”,但被公眾質疑“作秀”。
“官二代”李啟銘,被認為是“權力遺傳”的重要例證。他可以酒后駕車,校園內撞人后堂皇離開;被人截下后,他還可以抬出老子來撐場面。
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讓這些“官二代”認為,只要有權力的庇佑,不僅可以大富大貴,還可以枉法橫行?“官二代”是如何成為“特等公民”的?“我爸李剛”,底氣何來?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認為,“官本位”體制下的權力膨脹,是造就“特權群體”和“權力眩暈癥”的根本原因。“我爸是李剛”一句話正是中國“權力眩暈癥”的集中體現(xiàn)。
當前,對人的社會價值判斷多以“官階”定位。官大的,價值高;官小的,身價自然小;與官不相干的職業(yè),則換算成對應的“官值”處理,以界定各自的價值。
如此價值觀的長期熏陶下,不難理解為何危難時刻總有一些看似荒唐的“官職告白”。無論是地震中的“我是處長”,還是如今的“我爹李剛”,都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
而更為可怕的是,社會似乎已接受并習慣了這樣畸形的價值觀。從歷年公務員報考異;鸨湍芸梢钥闯觯“仕途”是一條公認的金光大道。公眾的正常價值取向不斷妥協(xié)、退讓,催生了諸多“官職秀”。
由于改革滯后,當前官僚行政系統(tǒng)日漸成熟,不但完善了級別安排,甚至在基層一些地方還有了“世襲制度”。在一些地方,黨政干部的子女,經常有更好的機會進入政界,或以權力搞企業(yè)經營,財富不斷集中,“權貴資本主義”傾向正在形成。
張鳴表示,這個撞人后還以權力恐嚇的“官二代”,并非僅僅“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人在觸犯法律或社會規(guī)范時,能自覺或不自覺喊出老爹名頭,除了炫耀,更多的是謀求區(qū)別于普通人的“特權”。
或許,官員“世襲”給子女的,除了隱性的利益,還有根深蒂固的特權思想。
在這些“官二代”眼中,“老子英雄兒好漢”,以家長的等級來定位自己,仗著有此“后臺”撐腰,當然敢于“曬爹”。
對媒體報道河北大學發(fā)布“噤聲令”一事,張鳴認為,河北大學應該理直氣壯站在受害學生一方,并積極幫助警方尋求證人證言,決不能為所謂“維護學校聲譽”而沉默、卸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