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常設主席范龍佩2日呼吁成立歐盟“經濟政府”,以加強經濟治理,避免新的債務危機。歐盟委員會則于當天出臺立法建議,提出進一步嚴管信用評級機構。此前,惠譽國際剛剛下調了西班牙的主權信用評級,而近日匈牙利新政府指責前任政府編造數(shù)據(jù),隱瞞財政狀況。作為歐盟成員,匈牙利高企的債務再次引發(fā)了市場對歐盟經濟的擔憂。而歐元被視為市場對歐洲國家能否成功應對主權債務危機的信心標志,4日歐元對美元匯率跌破1∶1.20的重要關口,創(chuàng)下4年來新低。
11年來,在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穩(wěn)定物價和防止通脹、促進歐元區(qū)內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歐元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歐元所占比重已從1999年的17.9%上升到2008年底的26.5%。對歐盟國家來說,歐元不僅僅是貨幣,更是歐洲模式和歐洲夢想的直接體現(xiàn)。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就曾表示:“實施歐元是歐洲在沒有動用槍炮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一次巨大變革,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別人擺布。”德國總理默克爾嚴辭警告:“歐元失敗,就是歐洲失敗。”
主權債務危機蔓延為歐元危機,也可視為市場對歐洲整體經濟能否順利復蘇的信任危機。財政狀況普遍不佳是目前歐盟面臨的最大問題。繼希臘之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德國、英國和意大利等國都表示將大幅削減財政支出。改革勢在必行,用一國納稅人的錢為另一國“埋單”的做法不能持久。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日前表示,需要對歐元區(qū)成員國的預算政策進行更加嚴厲的監(jiān)管,包括對各成員國金融政策、競爭力和結構改革進行“根本性的”改善,也就是建立與貨幣聯(lián)盟相應的“財政聯(lián)盟”。事實上,1993年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7年的《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都有關于歐盟成員國赤字率不能超過3%、債務率不能超過60%的規(guī)定,但規(guī)定流于形式,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4個成員國財政赤字狀況超標,僅有愛沙尼亞、瑞典和盧森堡未超過3%的上限。
擺在歐盟面前的另一道難題是如何實現(xiàn)削減財政赤字與實現(xiàn)經濟穩(wěn)步復蘇之間的平衡。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索馬維亞日前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財政緊縮政策會進一步減慢歐洲經濟的復蘇,而這也會以不同方式對全球的經濟增長前景造成損害。他呼吁歐洲相關國家應該把有序地削減赤字同持續(xù)增加私人投資和消費結合起來。
能否化危機為機遇,不但考驗歐盟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也考驗歐盟民眾的耐心與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