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也是文學。在轉型期的今天,它跟精英文學一道患了軟骨病。在名利大潮的沖刷下,文學創(chuàng)作失去了根底,產出的作品大多羸弱不堪。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可文學卻跟中國足球似的,無法給國家提氣、爭氣。
網絡的低門檻,可以讓一個有才情的人一展身手,也任由沒有才情的人登臺表演。網絡文學的軟肋在于,草根寫作貌似繁榮,可正如離離原上草,放眼望去,全一個樣。說得極端一點,如果想當一個網絡文學批評家也簡單,把一套評論不斷復制就行。玄幻、穿越、盜墓、軍事……盡管有一些領頭羊,可遠談不上類型化,全是模具出品,寫死一類算一類。
那么精英文學的創(chuàng)作情況呢?本來精英文學是對民間文學的提煉、升華,民間提供鮮活物產,熟諳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之人重新整理編排,形成雅正之樂,光耀文壇,澤被后世。
可這10年來,精英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們似乎人間蒸發(fā)了。上一個十年尚且有《白鹿原》橫空出世。如今的文壇,讀者尋遍每一寸土壤,看到的是陳腐的泥葉,嗅到的是發(fā)霉的氣息。黑暗的官場小說、局促的兩性文章、形神俱散的散文、快死透的詩歌。閱讀這樣的作品,怎能給人以前進的力量?
文學的力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表達積極向上的思想。第二,描寫真實可信的生活。第三,塑造頑強不息的人物。
文章沒力量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思想。華麗的修辭、多變的結構、新穎的角度、奇特的表達必須附著在一副堅強的骨骼上,才有意義,不然就是驢糞蛋——外面光。當然,買櫝還珠的人有,而且還不少,加上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一味迎合低水平的審美群體,所以奢談思想,為時尚早。
另外,網絡文學寫手們的平均年齡應該都不大,半大小子能吃死老子,可要具備老子的思想也不是現階段就能實現的。
生活是什么樣的?十個人有十種生活。貼近生活,描寫生活,很難嗎?現階段挺難的。因為沒時間去品味生活的滋味,沒時間去把握生活的脈搏,沒時間去拷問生活的真諦。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綁架了大部分人,也綁架了大部分文學創(chuàng)作者。怎樣快速掙錢是王道,深入生活嘛,太費時間了,再說吧。那么生活節(jié)奏什么時候能慢下來?起碼不是現在。
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特征,一個立得住的人物就算是虛構的,也能走出文學作品,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同類。這同樣需要深入生活,尋找原型,糅合原型,這恐怕也挺難吧。
至于讓文學再度充滿力量也沒什么捷徑,就是老老實實按照文學規(guī)律搞,別老悶在空調房里了,別老待在高級會所里了,別老深入老板的生活了,到太陽底下曬曬補補鈣吧。多看看陽光下的普羅大眾,多跟引車賣漿之徒學學,下一篇《駱駝祥子》就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