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街會客廳》專訪樊綱教授
「本期導讀」從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告別持續(xù)5年的兩位數(shù)增長,也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連續(xù)下滑18個季度,為改革開放以來時間最長的周期。2014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7.4%。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將如何?經濟下行這幾年的宏觀政策效果如何?2015年宏觀政策應如何走向?本期《金融街會客廳》特邀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匯豐商學院樊綱教授詳解中國經濟增長變化的邏輯,分析2015宏觀政策方向。
「本期嘉賓」樊綱,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院長。兼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學術專長是理論經濟學。曾赴美國哈佛大學及國民經濟研究局學習研究,兩次獲孫冶方經濟學優(yōu)秀論文獎。
「片花」從2007年中國經濟增速在14%左右,到2014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7.4%,已經連續(xù)7年放慢。這一減速現(xiàn)象引發(fā)海內外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未來潛在增長率的猜測。中國未來10年的潛在增長率可以是之前20年平均增長速度的延伸嗎?或者中國正在轉入中低速增長的階段嗎?
金融界:您曾經說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大概在7%到9%之間。
樊綱: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大概是7%-9%之間, 7%-9%也分階段。比如90年代可能是7%-8%,當時在進行國企改革,三千萬國企職工下崗,還有兩三千萬大集體小集體,這些是對生產力有影響的,要扣除。而企業(yè)改革潛力所形成的改革紅利是到2000年才爆發(fā)出來的,2000年加入WTO又進一步促進了改革紅利,所以那時候是8%-9%。現(xiàn)在具體來說就是7%-8%,逐步降低到7%左右,也很好,是正常高增長,不是過熱高增長。我們過去兩位數(shù)增長都是過熱增長,不是正常增長。但是我們完全能夠實現(xiàn)7%-8%這樣的正常增長目標。明年要爭取消除今年的輕度通貨緊縮,PPI盡快轉為正數(shù),這些是我們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當然,像一些產能過剩的問題還要繼續(xù)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