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掛歷一條街的生意逐漸好轉(zhuǎn)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沒人送,自己買,這反而讓以前遭遇寒冬的掛歷市場現(xiàn)在開始回暖。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多家臺掛歷商家發(fā)現(xiàn),如今他們的掛歷好賣了。
一些商家表示,自己已經(jīng)對今年的情況有所準備,收縮了投入,而且競爭對手紛紛撤出,反倒出現(xiàn)了“供不應(yīng)求”的局面。也有商家認為,許多人并沒有拋棄使用臺掛歷的傳統(tǒng),在單位不再發(fā)臺掛歷的情況下,自己購買的人反而多了起來。
以前掛歷賠本甩賣 現(xiàn)在零售生意見好
在永定門外大街永外城禮品大樓附近,有不少從事臺掛歷制作、銷售生意的商家,號稱“臺掛歷一條街”。昨日,北青報記者走訪多家臺掛歷商家,老板們多數(shù)表示“雖然現(xiàn)在生意不比從前,但總比上一年好”。
在一家臺掛歷店中,北青報記者問起今年的掛歷銷量如何,一位年輕的老板說:“你說好不好,我們每一款掛歷都加印了。”
這位老板告訴北青報記者,前年國家規(guī)定不準機關(guān)、國企送年歷,讓不少臺掛歷商家和生產(chǎn)商沒了“錢途”,放棄生意回老家去了,“我們干了十幾年,不想丟下,就堅持到了今年,競爭的人沒那么多了,對我們家年歷的需求就大了起來。但明年如果大家都回來了,我們的情況不好說。”
旁邊一家店的徐老板同樣挺過了前年臺掛歷銷售的寒冬,回想起來,當時很多廠家都已經(jīng)印刷完畢,他們也都訂好了,最后那些單位都不來買,他們只能是賠本甩賣,一分錢沒掙,更慘的是那些搞制作的,上百萬的賠。
談起現(xiàn)在的情況,徐老板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制作臺掛歷的廠商削減了投入,“前年投100萬,如今可能只投50萬”,他的進貨也更加克制。他說:“今年嘛,多少可以把工資和房租掙出來。”在他家店中,進價3.5元的“三羊開泰”掛歷賣3.8元,硬紙的“福”字掛歷進價4.7元,可以賣5元。
“我們走的都是批發(fā),靠量掙錢,雖然現(xiàn)在量不行了,多少還是有些的,畢竟零售那一塊兒有不少需求。”徐老板說。
單位不發(fā)掛歷
自己購買的人增多
現(xiàn)在雖然沒有了原來單位的大訂單,來自天意小商品批發(fā)市場的生意人仍舊會從老徐這里批發(fā)不少掛歷去賣,也有附近的居民會來這家小店選購掛歷。和記者談話的10分鐘工夫,徐老板已經(jīng)先后迎來了八九個顧客,有的大媽一要就是三本。
徐老板一邊收錢一邊對北青報記者說:“你看,這會兒買的人還不少,現(xiàn)在單位不發(fā)了,每家都缺掛歷,自己要來買了。特別是一些老人,兒女家里沒有掛歷,他自己來多買幾個,還送給別人。”
在永外禮品城的一家臺掛歷店中,王軍挑了4本“順風順水”精裝掛歷,花了200元錢。王軍在機關(guān)工作,他說自己每年都來這家店買掛歷,“以前那些年是幫單位買,一買好幾十本,現(xiàn)在單位也不買、不發(fā),都是給自己買,這四本就是今晚和朋友聚聚,送給他們的。”
在這家店中,便宜的普通臺歷只需10元,高級的木座、帶表的需要近80元,“大部分人還是買這些普通的,都是自己用,那種高級的很少有人要。”工作人員老顧說,一共進了10個高級臺歷,現(xiàn)在還剩五六個,銷量很一般。
掛歷送禮不允許
單位買來內(nèi)部消耗
老顧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現(xiàn)在的銷量只有曾經(jīng)的60%,處于“勉強糊口”的狀態(tài)。“沒有單位大量買來送禮了,不過總還是有人要用的嘛,多少人都習慣了用掛歷。”老顧一天可以賣三四十本臺掛歷,多的時候能賣五六十本。
老顧透露,雖然現(xiàn)在不允許用臺掛歷送禮,但有的單位還是會買些“內(nèi)部消耗”,“在辦公室,隨手在臺歷上看日期、記下日程,也是很必要的,買個記事本都比這個貴,這不能算腐敗。”
在采訪間隙,不少中間商、顧客來到店里挑選,有的中年顧客專門跑來問“有沒有那種可以記事的臺歷”。中間商老王來了,拿了5套“國學臺歷”,這種臺歷配有筆筒,在日期欄里留了許多記事的空白,老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是有的單位和我訂的。”
老顧說,今年他們進了一些新的臺歷品種,比如支架是硬紙做成的折疊收納袋的臺歷,本子樣式的可以記事的周歷,“但顧客接受起來比較慢,雖然這些新品也只要10元錢,還是不如最普通的臺歷賣得好。”
在永外禮品城外,不少人在各家臺掛歷商家進進出出,希望淘得最后便宜的掛歷,多數(shù)人都上了年紀,頭發(fā)花白,行動緩慢,“有沒有字大一點的”,這些成為了他們共同的需求。一位手里拿著掛歷從店里出來的老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我每年都要來買掛歷的。”
年輕一些的張女士來到老徐的店里,挑選了一本5元福字的掛歷,“現(xiàn)在單位不給發(fā)了,但我覺得家里沒掛歷還不習慣,而且臺歷不行,必須得是掛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