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發(fā)展一直很順,二十三個年頭,從“小不點”成長為“巨人”,成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翹楚,一路飛奔,過五關斬六將,所有的關隘“下”的都是那么瀟瀟灑灑。
2012年,蘇寧顯然遇到了一些“麻煩”。雖然年報尚未披露,但看看去年前三季報,問題就有些包不住了。營收達到724億元,同比只增長了7%,而利潤總額29.5億元,同比下降了36.54%。蘇寧主動關閉100家門店。這在蘇寧多年的發(fā)展中,還是第一次。
與國美比,蘇寧顯然幸運的多,國美前三季度虧損近7億元。
家電零售業(yè)的“重大拐點”來的如此迅猛,無不令業(yè)內人士驚詫。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商的風風火火,京東商城2012年交易額突破600億元,年增長超200%。2012年光棍節(jié),天貓交易額達191億元,蘇寧易購只有10億元。
數(shù)據(jù)對比,局面了然,巨人蘇寧蘇醒,“痛下決心”變革,這樣的決心確有些“壯士斷腕”的味道。
近日,蘇寧改革大幕拉開,擬將公司名稱變更為“蘇寧云商”,做線上線下的零售服務商,蘇寧提出了“云商”模式,意味著商業(yè)模式和經營范圍的改變,蘇寧將更加地專注零售服務這一角色,緊接下來將是公司組織架構、經營策略、人事任命方面大調整。
蘇寧的改革可謂大刀闊斧。筆者認為,蘇寧的轉型需要壯士斷腕的魄力,蘇寧轉型已經到了關鍵期,抱殘守缺可能會“不治將益深”。
蘇寧已經錯過了轉型比較好的機會。
有專家認為,2010年和2011年,是電商發(fā)展的好時機,電商的推廣成本、運營成本都相對較低。以京東為例,2007年,京東的交易額只有3.6億元,而從2007年到2010年,京東每年的增長率分別是350%、266%、203%、155%,到了2010年,京東的交易額超過100億。2011年,京東的交易額達到260億。
早在2009年,蘇寧電器(002024)網上商城就更名為蘇寧易購,但兩年期間,蘇寧易購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12年,蘇寧易購才開始從互聯(lián)網引入流量,做起了電商生意。
倘若那時蘇寧就開始猛力發(fā)展電商,那么蘇寧就不用痛下決心變革了,現(xiàn)如今,蘇寧仍可能是“笑對春風”。
如今的電商市場已屬列強割據(jù),京東剛融資7億美元,天貓也要尋求上市,這些“大佬”對這個市場仍然極具進取心,如果蘇寧這時再不幡然醒悟,可能只能坐等望其項背而慨嘆了。
雖然錯過發(fā)展良機,但巨人轉身自然不同凡響。
專家認為,打敗蘇寧、國美的可能不是京東和阿里,而是技術和產業(yè)的進化。蘇寧的總裁張近東近日表示,“云商”模式具有全球行業(yè)示范效應,將引領世界零售業(yè)的模式創(chuàng)新。蘇寧在模式創(chuàng)新上率先而為,值得期待。
新的經營范圍和線上線下的渠道融合,是蘇寧“有區(qū)別”的生存保障。蘇寧宣稱將從多種渠道所獲取的將近300億資金進行轉型,背靠資本市場,蘇寧轉型,資金似乎也不是短板。
蘇寧易購,在2012年也有不凡表現(xiàn),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蘇寧易購2012年實現(xiàn)銷售收入約183億元,相比2011年增長了210%。蘇寧易購已經不可小視。在蘇寧壯士斷腕式轉型中,追趕超越其他“大象”,也許是指日可待的。
當年,喬布斯宣布“蘋果電腦”正式將公司名稱更改為“蘋果”。去電腦化的更名方式,反映出蘋果公司未來將更多地關注消費電子產品。此后,每一次蘋果的新品發(fā)布會,都成了全世界電子消費者的節(jié)日。
“大象”轉型考驗魄力、智慧、實力,蘋果轉型成功好的一塌糊涂,就是很好的范例,蘇寧關鍵期轉型,筆者期望其成為轉型成功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