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瑯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力推的立體城市在成都遭遇“阻力”。
在馮侖的設計藍圖中,成都“立體城市”包含1.3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區(qū),以及周邊4.5平方公里的綠色田園產業(yè)帶,計劃引入10萬人口的規(guī)模。
憑此項目的一紙規(guī)劃發(fā)行的“立體之城發(fā)展基金”,在前期資金到位近一年后,項目仍未能如愿獲得預期土地,不得不“將資金全部用于購買包括銀行、財務公司等有資質的金融機構的固定收益型金融產品,以實現資金的滾動利用”。
前期募資反響熱烈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獲得的一份《立體城市項目介紹》(下稱《介紹》)顯示,四川當地的新希望集團也是成都項目的合作參與方之一。作為合作方,新希望在“立體城市”中的重要意義在于,攜“農業(yè)龍頭”之名共同參與,以期打造出公共配套完善的新型現代農村,集教育、科研、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全國現代農業(yè)示范基地。
事實上,成都項目投資準備早于2011年已啟動!督榻B》顯示的信息,名為“立體之城發(fā)展基金”于當年11月進行推介,其目標規(guī)模募資18億元人民幣,基金年限4+1年。在“資金運用”一欄中注明,將以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于成都立體城市項目公司。
在《介紹》中,成都項目已初見“輪廓”:1.3平方公里的核心區(qū)域包括了醫(yī)療綜合區(qū)、中央綜合區(qū)、文化綜合區(qū)、創(chuàng)新產業(yè)區(qū)和教育綜合區(qū)等五大產業(yè)區(qū),此外還有4.47平方公里的農業(yè)用地規(guī)劃!督榻B》中也清晰劃出了立體城市的范圍所在,即位于華陽縣南、興隆縣北之處,四至范圍為西臨東山快速路,東抵成自瀘高速,東南面緊鄰城市主干路。
按照萬通立體城市的規(guī)劃,成都項目公司主要負責項目土地的一級開發(fā),同時會適當獲取部分土地進行商業(yè)開發(fā)。根據預測,立體城市項目的土地成本可能僅為240元/平方米,但最終出讓的平均土地價格可能達到1000~1200元/平方米。如果將各項配套成本計算在內的話,即使土地成本上升至940元/平方米,但預計土地價格仍有1900元/平方米的出讓水平。如此測算,僅土地出讓即可有99.15億元的收入。去除土地成本后的毛利預計可達44.5億元。
根據“立體之城發(fā)展基金”的產品設計,分別由A類投資人與B類投資人組建而成。A類以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為受托平臺,投資期限2.5年,目標規(guī)模9.2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3.5%~14.5%左右;而B類投資人則以4+1年為期限,目標規(guī)模為9億元,預期內部收益率高達35%~45%。對于投資人而言,這一回報預期可謂豐厚。
或許正因為此,這一基金產品投入市場之后的反響頗為熱烈。據最新發(fā)布的中航信托·天啟22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資金管理報告(第4期)透露,成立于2011年12月28日的這一信托計劃,募集成功4.837億元,且已全部劃至昆山立體城市通盈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名下。而后者,則是北京萬通立體之城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項目遭遇“阻力”
然而,報告同時提到:“鑒于目標項目仍在前期推進階段,合伙企業(yè)將資金全部用于購買包括銀行、財務公司等有資質的金融機構的固定收益型金融產品,以實現資金的滾動利用”。“成都立體城市雖然框架初現,但并未達到原先預期。”有知情人士向記者稱。他所謂的“未達預期”,便是指成都項目的目標地塊尚未取得。
同時,面對記者關于“該地塊是否進入供地計劃”的詢問,雙流縣國土資源局相關工作人員稱:“只要是需要掛牌出讓的,都會及時反映在網站上。”但記者查詢了2011~2012年雙流縣所有出讓公告及招拍掛公告,均未有涉及該幅地塊出讓的任何信息。
同時,成都市規(guī)劃局剛剛對外公布了《成都市中心城區(qū)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規(guī)劃管理補充規(guī)定(試行)》,其中除了就城市綜合體上述概念進行了尤為細化的明確之外,還給出了具體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以及住宅面積的占比等標準。如二環(huán)路以內的,不宜小于15萬平方米;二環(huán)路以外的,不宜小于30萬平方米。對于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兼容住宅用地的,規(guī)定可兼容的住宅建筑容積率占總容積率的比例應不大于30%。
有業(yè)內人士將其解讀為,一直處于調控范圍之外的商業(yè)地產,開始進入政府的控制線。該政策的出臺,也讓很多已拿地且正在報建的項目受到限制,并無法以城市綜合體的名義出現。
雖然成都立體城市并不能簡單歸于“綜合體”的范疇,但有接近萬通的人士稱,成都項目還是需要根據現行情況做出相應調整,諸如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