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花費大把資金,今年更為險惡的競爭環(huán)境還是無法改變。首當其沖的競爭對手是天貓,它不賣貨,不做物流,但背后有阿里集團的支持,其價格戰(zhàn)的假想敵就是京東。另外,蘇寧、國美等老牌零售商不僅進場,還理順了上游的供貨資源,而他們主導的大家電品類恰恰不是京東的強項。亞馬遜中國不緊不慢,但完成了倉儲布局,又依仗其強大的技術體系成為了一個強勁競爭對手。
京東不僅要面對巨頭們的對決,還要提防一些垂直B2C對市場的蠶食。
上一輪電商行業(yè)的資本熱潮已經(jīng)培植起一大批行業(yè)垂直類電商,服裝、鞋類、珠寶、化妝品等各個垂直類目都誕生出了規(guī)模達幾億,增長速度超過100%的公司。
“美國亞馬遜在鞋類領域做不過ZAPPOS(在美國一個華人小伙開設的網(wǎng)絡鞋店,2007年的銷售額超過8億美元,占美國鞋類網(wǎng)絡市場總值30億美元的四分之一強),因此選擇了將它收購。”優(yōu)購網(wǎng)CMO徐雷指出,垂直類的B2C對于京東這樣類綜合平臺市場份額的蠶食力是很大的。
徐雷分析,無論京東上市股價是否理想,它已經(jīng)在無形中構建了一個資本壁壘遏制垂直類B2C企業(yè)的發(fā)展,這會為京東在各種垂直類目的拓展爭取2~3年的時間。而一旦拿到預期的融資數(shù)額,京東將在未來快速布局物流倉儲,鞏固現(xiàn)有的配送優(yōu)勢。
模式:爭議開放平臺
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京東通過IPO融資之后,除了大規(guī)模投入物流建設,可以預見的另一個花錢的方向就是技術體系構建。這是其未來開放平臺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所謂開放的平臺是將自己的網(wǎng)站流量資源開放給其他商家。其他商家在平臺上開店并自主定價銷售產(chǎn)品,同時也可以有償選擇京東的倉儲服務,京東按比例收取傭金。這類似于沃爾瑪線下店將超市以外的位置出租給商戶獲取租金收入。開放平臺模式的優(yōu)勢是經(jīng)營成本比較低。
據(jù)了解,京東于去年真正啟動開放平臺,去年開放平臺的銷售額在57億元,占總銷售額21%。徐雷告訴記者,開放平臺使京東毛利率提升0.5個百分點。原因是開放平臺是收取傭金的模式,其邊際成本很低。
開放平臺一方面可以快速做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給京東貢獻凈利潤。正因如此,在劉強東的計劃里,未來京東開放平臺的銷售額占比將達到50%。
“這對財報表現(xiàn)將有利。”徐雷表示,不過他也表達出自己的一些擔憂:亞馬遜做得這么成熟,開放平臺份額也僅占到30%,這還是基于美國供應商非常成熟的信息化水平之上的。而中國供應商的信息化程度與美國差距很大,開放平臺經(jīng)營的往往是百貨類非標商品,這類商品的特點是客單價低,退貨率高,費用率高,供應商小。大量開放平臺的“聯(lián)營商家”將會給管理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
黃若也認為,京東不應過快開放平臺,“京東真正的價值在于它是一家以買賣商品為模式的零售公司,開放平臺在實際上是賣流量,與零售平臺模式完全不同。”黃若從兩個維度解讀了這個問題:首先零售的本質(zhì)是賺效率的錢,假如有十萬雙運動鞋,由一個人銷售更有效率還是5000個人銷售更有效率?答案顯然是前者。買賣模式是主力,這一點早已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其次,從用戶心理分析,零售說到底是為了滿足顧客的期望值。正如顧客去沃爾瑪,他們希望獲得的商品和服務是符合其期望值的。京東作為自營零售商已經(jīng)慢慢構建了一個用戶的期望值并在不斷地去滿足他們。開放平臺商戶所能提供的期望值并不一定能與京東自營零售商一致。因此,如果開放平臺只是簡單地將淘寶平臺模式拷貝過來并賣流量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中國電商市場與美國電商市場還不能簡單類比,無論是誕生于淘寶上的淘品牌,還是一些品牌B2C企業(yè),以及啟動電商戰(zhàn)略的傳統(tǒng)品牌,都有著極強的全網(wǎng)營銷的需求。京東在技術支撐體系搭建完備的前提下,開放平臺是否能成為有效利潤增長點,這仍然是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