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燃油巨虧28億 行政總裁稱國泰航空很困難
本報記者 覃羿彬
“請相信我,目前真的很困難。”11月4日,國泰航空(00293.HK)行政總裁Tony Tyler在香港管理專業(yè)協(xié)會上的演講,一語成讖。11月5日晚間,國泰航空發(fā)出盈利警告稱,盡管油價大幅回落“令人暫舒一口氣”,但油價突然的掉頭下挫,令其未來數(shù)年的燃油對沖合約截至10月31日錄得高達28億港元之巨虧。
與此同時,國泰進一步重申了需求疲軟對公司業(yè)績的打擊。“大家此前都心里有數(shù),估計國泰全年盈利無望。”大福證券分析師曹福達對本報表示。若國泰年底業(yè)績凈虧,則將成為該公司自1998年后的首次年度虧損。
期權變期貨?
國泰在聲明中表示,公司訂立的任何一份對沖合約中,在未來向合約方購買燃油的特定價格,均遠較合約他方有權出手燃油的價格為高。換言之,國泰對燃油價格的判斷是看漲。然而,自7月航油價格觸頂181.8美元/桶后,現(xiàn)已回落至于每桶76.7美元。
“油價已回落至低于若干合約他方在2011年或之前若干未來日子將實際有權售賣燃油的價格水平。”國泰公司秘書傅溢鴻說。他表示,按照港交所的規(guī)定,公司必須將合約中議定的購買價與目前市價的差額以市值計算虧損,由此得出28億港元的賬面虧損。
“此前國泰一直聲稱主要用期權來對沖油價,而現(xiàn)在看來,為了鎖定油價成本,公司更大程度上使用了期貨合約,因此錄得了較高的賬面虧損,若以期權為主,浮虧額應該更低。”曹福達如是估計。
事實上,國泰沒有公布投資于期權對沖合約或其它衍生工具如掉期合約的比例,昨日國泰宣傳部門人員回應本報查詢時指,不便透露是否使用了更多期貨工具,“公司能說的都已經公布”。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政策是不訂立超過商業(yè)使用預算量所需的燃油量對沖合約。
傅溢鴻表示,在當前和7月高油價的兩種圖景下,國泰預計全年的燃油成本支出分別為400億與470億港元。“我認為,國泰的策略一直比較保守,預計進行對沖的燃油量比例不會太高,過去大概是一至兩成比例,因此也沒有必要尋求結束部分合約。”曹福達說。不過高盛指出,國泰錄得的燃油對沖錄得賬面虧損,已占該公司去年純利約37%。
曹福達對此指出,國泰的燃油對沖合約,交割期不盡然是今年,很多是未來兩三年才到期,所以實際損失應該可以承受,“不過大家對公司今年盈利的確是不抱希望了”。
賣飛機套現(xiàn)
國泰這次在燃油對沖上浮虧遠較國航前三季9.27億人民幣的浮虧為高,或許與國泰希望通過更進取的對沖工具來降低燃油成本有關。里昂證券亞太區(qū)運輸研究主管Robert Bruce此前對本報表示,對比新航,國泰的燃油成本更高。
國泰每可用噸公里(ATK)的燃油成本為13.5美仙,而新航則為12.4美仙。但Bruce指出,新航拉低燃油成本,依賴的是更高的燃油效率,這通過機齡更短的機隊實現(xiàn)。據(jù)悉,新航機隊的平均機齡為6.4年,在區(qū)內僅比中華航空(不足6年)要高,但就遠遠低于國泰機隊平均10年的機齡。
燃油對沖的浮虧,進一步加大了國泰今年的經營困難。美聯(lián)社本月1日的報道指,國泰航空向其證實,打算在未來兩年出售5架波音777-200飛機,以套現(xiàn)資金應對當下的全球經濟危機,同時,國泰旗下的港龍航空也會在其兩架空客A330-300飛機的租賃期屆滿后,不再續(xù)約。
盡管沒有對賣機事宜進行公開解釋,不過在5日的公告中,國泰承認,需求正在變小,因為頭等和商務艙的旅游和貨運量在目前不利的經濟和財務狀況下減小。傅溢鴻也預期兩岸直航的全面影響會對公司的客運收益增添壓力。
國泰面臨的需求下降沖擊,與其客戶構成有關。在國泰內部刊物《國泰天地》的10月號中,該公司稱在20位最大的企業(yè)客戶中,有16位隸屬金融行業(yè)。“企業(yè)客戶業(yè)務占國泰香港區(qū)總收益的三分之一,相等于集團總收益百分之二十五。”
而為了挽救下跌的需求,Tyler表示由10月1日起公司更調低了燃油附加費。這將進一步打擊國泰的收益——里昂證券的研究指出,在區(qū)內國泰的長航線燃油附加費僅比國航的收費高,低于泰航、Qantas、南航(國際線)與新航、韓亞航空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