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沙學問造假之爭的最熱焦點
浩歌博談按:面對這場開年的學術論爭、文化論爭,公眾怎樣獲得真相?誰來揭開文懷沙學問真相?一系列的問題和焦點都讓我們格外關注這場論爭。事件發(fā)起者李輝是知名的傳記文學作者,其對文化名人的訪談系列作品以文化容量和品質(zhì)獲得青睞,李輝對歷史的深入探求精神、其記者的身份都讓人相信他的“用事實說話”。文懷沙是否造假、學問到底有多大應該經(jīng)得起李輝的質(zhì)疑和檢驗,因為真正的學問應該真金不怕火煉,歷史的真相總要水落石出。文懷沙學問之爭是嚴謹?shù)膶W術問題、學術爭鳴,國學打假必須建立的嚴謹?shù)膶W術論證基礎上。挑戰(zhàn)文懷沙的大師地位,質(zhì)疑他的學術水平,與去年那樣巴金文筆差有實質(zhì)不同:文懷沙既然健在,有申辯能力,有責任面對公眾徹底回應質(zhì)疑。因為我們知道,國學、人文、學術的造假如果不絕,我們真正的危機、真正的悲劇真的不遠了。因此我們等待知曉真相。
事件導火索:文懷沙的真實年齡及其他
李 輝
1,三個疑點
這些年,特別是進入新千年之后,文懷沙先生頻繁亮相于電視、報紙、網(wǎng)絡各種媒體,故事越講越生動,名頭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響了。
在各媒體發(fā)表的自述或?qū)TL中,此公生平的耀眼傳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點:一,自稱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體稱作“百歲老人”;二,自述“文革”經(jīng)歷,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鋃鐺入獄,同時,又因?qū)懖劁h詩“反江青”而被視為“英雄”。三,被譽為“國學大師”、“文史大家”、“楚辭泰斗”。事實果真如此嗎?
2, 1910年出生,還是1921年出生?
近些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或演講中,文懷沙都自稱為九旬老翁,年表中所寫出生時間為1910年1月。但我所了解的情況,卻大相徑庭。
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退休,文懷沙工作過的單位與呆過的地方主要有三處:1,1953年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編輯;2,約1953年調(diào)至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現(xiàn)與中央實驗話劇院合并為中國國家話劇院)任劇本編輯;3,1963年底入獄勞教至1980年釋放回原單位,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離休。
據(jù)查人民文學出版社五十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冊,文懷沙的出生時間填為“1922年”;據(jù)中國國家話劇院記錄,其出生時間填得更為具體:1921年1月15日; 1963年12月被判勞教時,年齡記錄為“43歲”,推算一下,出生時間也在1921年初。三處記錄的出生時間雖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到一年。
因此,有一點可以明確,即:在2009年的今天,所謂“百歲”老人,真實年齡應是88歲左右。
年齡虛報近一輪,是為了便于給早年經(jīng)歷加上一個又一個耀眼光環(huán)。突出的一個光環(huán)是:文懷沙多次自述中稱章太炎是其老師,故與魯迅是前后弟子。
據(jù)查,1934年秋天,67歲的章太炎由上海遷居蘇州,創(chuàng)辦“章氏國學講習會”。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蘇州。但在1963年文懷沙的勞教記錄中明確寫到,他是“1941年上海太炎文學院肄業(yè)”。如果他出生于1921年,1936年才15歲。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是否繼續(xù)辦,文懷沙“肄業(yè)”的“上海太炎文學院”與之是什么關系,是否為同一學校?也有待考證。即便是同一所學校,也應是在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由蘇州遷至“孤島”上海。按此時間推算,當文懷沙入學時,章太炎早已去世!
由于年齡提前了近12歲,抗戰(zhàn)期間的經(jīng)歷也就容易豐富得光芒四射了。如,其年表所記:“一九三八年二十八歲秋,于重慶作《聽雨》詩:‘滴滴更絲絲,江樓聽雨時。一燈紅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亞子評曰‘詩出王摩詰而勝之。’”實際上,此時他還在上海念書,只有17歲,如何在重慶與柳亞子交往,得柳亞子如此嘉評?
年近九旬之翁,美髯飄動,步履輕盈,思路敏捷,皮膚滑潤,已相當了不起,足可夸耀,大可不必多說一輪十二年。虛擬年齡,于天,于父母,似均為不敬。如果僅僅限于自家庭院,別說虛增十二歲,就是自稱二百歲、五百歲,也是個人之事,不必較真。但是,如果以 “百歲”之假,行大做商業(yè)廣告之實,對消費者無疑有誤導和欺騙之嫌。一旦進入文化史范疇,人際交往與學術軌跡就非一己私事,那就更有必要細加訂正,予以澄清。
3,到底為何入獄?
文懷沙的“文革”經(jīng)歷,特別是多年牢獄之災,受他的自述影響,媒體的不同版本大同小異,故事神奇,繪聲繪色,被渲染為英雄般的壯舉。
關于其入獄原因,一篇報道說:“文懷沙曾經(jīng)在1966年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和‘老右派’,因為在一次公開場合說了鄙視江青的話,于是被抓到秦城監(jiān)獄,之后又被流配到西北。” 另有一處報道稱:“在1974年,文老曾被扣上‘反毛澤東思想’罪名入獄。”
這些敘述都不符合史實。
首先,文懷沙不僅從來沒有被打成“右派分子”,相反,在批判“右派分子”時表現(xiàn)得十分積極與激烈,吳祖光先生在生前曾多次對人(包括我在內(nèi))說過, “反右”時他最不能原諒的人之一就是文懷沙。劇作家杜高先生,五十年代與文懷沙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作為“吳祖光小家族”中的主要成員而被打成“右派分子”。他回憶說:“在1957年批判吳祖光和我的大會上,文懷沙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慷慨激昂。他指著吳祖光的鼻子說:‘你就是現(xiàn)代的西門慶,專門玩戲子。’他這是拿吳祖光與新鳳霞的結(jié)婚說事。當時把我們氣死了。”(2009年2月10日與李輝的談話)
從“李文事件”的網(wǎng)民言論來看:
一哄而上地捕風捉影的折騰與聲討最活躍的老人,
意在把當代“文化名人”和“商界富豪”,
進行一次全面公投、民主審查之趨勢!
然而根據(jù)三十年的改革實踐,
不可否認“地位和財富的必然集中”,
是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主流動力。
由此一些年輕網(wǎng)民對現(xiàn)狀不滿而狂暴發(fā)泄。
這是幾代人之間榮譽地位金錢分配不公的集中體現(xiàn),
跟當前金融危機與仇富加深的矛盾對立一樣,
相伴而生,
不可回避。
歲數(shù)大了就是好,同輩人都作古了,自己可以隨便編簡歷,小輩們誰敢質(zhì)疑?偏偏跳出個李輝較真,這下好了,連強奸婦女的事都抖出來了,晚節(jié)不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