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猶他州楊百翰大學政治系教授海爾(Eric Hyer)當?shù)貢r間3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對抗并不必然走向沖突,隨著中美利益交融深化以及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可以在不與美國發(fā)生沖突的前提下和平崛起。
中美“紀念歷史,促進和平”二戰(zhàn)專題研討會當天在猶他大學舉行,海爾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做上述表示。有美國防務專家近期梳理了過去500年來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相對抗的16個案例,其中12例都走向沖突。
鑒于過去25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保持像中國這樣的崛起速度,中美有關人士在討論兩國能否避免、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海爾當天向記者表示,中國可以在不與美國發(fā)生沖突的前提下和平崛起。理由有三:第一,核武器的威懾力使所有大國都必須小心謹慎行事,以免引發(fā)戰(zhàn)爭導致災難性后果;第二,中美利益、尤其是經(jīng)濟利益日益相互交融,這要求兩國“必須”合作解決分歧。3
第三,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美信息和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如越來越多的學生前往對方國家留學,這將進一步推動兩國利益融合。
他說,作為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中美必須學會“管控分歧”,尤其目前雙邊關系正因南海局勢升溫而遭遇“逆風”,這更凸顯管控分歧的重要性。
美國防長卡特近日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指責中方填海造地規(guī)模和速度史無前例,超過其他聲索國總和,對南海島礁軍事化前景及可能帶來的誤判和沖突風險深感憂慮。中方給出強硬回應,表示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主張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jù)。
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的建設活動完全是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強烈敦促美方停止任何有損南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和中美關系的言行。
海爾判斷,雖然南海問題從長遠看不會對中美關系帶來實質性傷害,但確實會在短期內影響雙邊關系氣氛。
他強調,無論從經(jīng)濟還是地區(qū)安全角度來看,中美在南海擁有共同利益,雙方都不希望看到地區(qū)發(fā)生沖突,任何可能的沖突都將對地區(qū)各國帶來災難性后果。另一方面,復雜的南海局勢也凸顯各當事國通過談判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重要性,地區(qū)機制化建設必須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