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葉匡政說得太客氣了,依我說,電視劇根本沒有藝術再創(chuàng)作,完全是在照搬小說《紅樓夢》。
取材于小說《紅樓夢》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其中必有小說的影子,但要有藝術再創(chuàng)作,如果像照鏡子一樣,把小說搬上熒屏,不只是偷懶,而是在褻瀆小說,因為照鏡子只能照到表面。
李少紅曾經說過,新版《紅樓夢》是“忠實原著”的,而且在接受采訪時還說,新版《紅樓夢》不是原著的復制品。然而,從新版《紅樓夢》的臺詞、語言和故事結構看,幾乎與小說一模一樣,就是小說的復制品。這就叫“忠實原著”嗎?把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是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絕不是文學圖解。況且,《紅樓夢》主題多元,號稱百科全書,其價值其意義,有的顯示于外,更多的意義是需要掩卷深思才能明白的,這是《紅樓夢》的偉大之處。而新版《紅樓夢》只是照搬小說《紅樓夢》,其意義大大縮水。3年籌備,上億元投資,精心打造的新版《紅樓夢》,原是“依樣畫葫蘆”,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翻拍文學經典是影視圈的傳統(tǒng),我國的《紅樓夢》等四大名著都已經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有的相當成功,深受觀眾喜愛。其原因是,他們不僅成功地展示了原著的精髓,還對原著進行了藝術再創(chuàng)作,使影視作品異于文學作品并有所拓展,至少沒有玷污原著。要創(chuàng)作出和文學作品一樣出色的影視精品,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劇本。文學劇本不是文學作品的壓縮本,而是如何把文學作品的精髓以影視形象展現(xiàn)出來的二次創(chuàng)作,有原著的意思,同樣也要有再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否則不配稱為二次創(chuàng)作。而新版《紅樓夢》缺少的恰恰是“主觀能動性”,把“忠實原著”變成了機械照搬,不僅歪曲了忠于原著,還影響了二次創(chuàng)作。
“忠實原著”絕不是簡單地把小說變成視頻或圖解式的廣播劇。影視作品不同于文學作品,須用影視語言即形象展示,與小說語言截然不同,如果把小說照鏡子一樣變成視頻,那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忠實原著”指的是忠于小說的精髓,不是細枝末節(jié),特別是要把深藏于小說表面文字下那些無法或不想用文字寫下來的內容通過熒屏“說”出來。
我以為新版《紅樓夢》比小說少了不該少的東西,多了不該多的內容,大量讓人拍案叫絕的細節(jié)不知所終,而多了調情有關的細節(jié),比如樹下讀《西廂記》那段,本是非常優(yōu)美的,但電視劇中寶玉那眼睛沒有半點純真。
有些人把新版《紅樓夢》稱之為《紅樓夢》“動態(tài)連環(huán)畫”“紀錄片”或“配畫廣播劇”,我以為這些人的眼力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