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曾公開一組中國新式中型坦克的照片,首次清晰展示該坦克車體正面細節(jié)。盡管其炮塔仍罩著偽裝網(wǎng),但已可清晰辨認其主炮為國產(chǎn)125毫米滑膛炮。
該型坦克的照片從2012年就已在網(wǎng)絡流傳,照片顯示它已經(jīng)在青藏高原和中國南方進行過試車。但當時照片不甚清晰,各大媒體都認為這是一種裝備105毫米線膛炮的輕型山地坦克。但從目前的清晰照片來推斷,這種說法低估了新型坦克的裝甲、火力性能。
中國新中型坦克的圖片從2012年開始在網(wǎng)絡流傳,當時該坦克被裝在火車上運上青藏高原進行試驗。由于當時照片中看該型坦克的主炮并未安裝熱護套,且炮管抽煙裝置較靠近炮尾,因此當時媒體認為這型坦克安裝的是105毫米線膛炮。
并因此認為這是一種用于替代國產(chǎn)62式輕型坦克的新輕型坦克,適合部署在高原、山地以及南方水網(wǎng)稻田地帶,總體性能類似美國“魟魚”或XM8輕型坦克。
從新華網(wǎng)公布這張照片顯示的細節(jié)來看,35噸坦克上安裝的顯然是一門125毫米滑膛炮。媒體此前的解讀可能有誤,也有可能該車后期更換了主炮。結合關于該坦克戰(zhàn)斗全重35噸的信息來看,這是一種新式的中型坦克,其重量和59式中型坦克類似。
國產(chǎn)新中型坦克清晰圖片,可見其車體正面的附加裝甲和125毫米主炮
其性能要超過絕大多數(shù)輕型坦克,實際上更合適的比較對象應是戰(zhàn)斗全重40噸左右的日本10式(40噸)、波蘭“安德斯”(33.5噸)、瑞典CV-90-120(35噸)等,這些坦克都安裝了與現(xiàn)代主戰(zhàn)坦克口徑相近的大口徑坦克炮,防護力也比戰(zhàn)斗全重25噸以下的輕型坦克(如韓國K-21)強了一截。因此不太適合稱為輕型坦克,更接近于曾經(jīng)興盛一時的中型坦克概念。
與上述三種國外中型坦克相比,中國新中型坦克的主要優(yōu)勢是穿甲彈穿深和防護力,國產(chǎn)穿甲彈技術目前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德國的穿甲彈彈芯也是從中國進口材料毛坯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