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年冬,大西北某試飛基地,室外氣溫已降至零下,北方凜冽而干冷的風刮在臉上生疼。早上7時30分,在試飛現場,飛行員已經就緒,直10現場保障人員悉數到位,吳希明裹著厚厚的軍大衣坐在現場的任務車中,一天的試飛工作就此開始。等全部試飛科目完成,他回到室內開完“現場排故會”后,已是次日凌晨。
這是直10定型前夕,吳希明和他的團隊蹲點試飛基地三個月中的普通一天。這是30年來,吳希明日常工作的一個非典型片段。
敬業(yè)又好學的型號帶頭人
吳希明的敬業(yè)大家有目共睹。曾任吳希明秘書的張博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試飛結束后,吳希明召集航電問題專題會,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可是到了凌晨2時,相關技術人員趕來后,他又當即與對方商量問題,進一步完善方案,直到凌晨3時才休息。次日7時30分,他的身影又準時出現在試飛現場。當天的試飛進行了10多個小時,他一直與大家在一起,過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令在場的每一位同志都深受感動。
吳希明敬業(yè),但是不“蠻干”,他在工作中非常尊重科研規(guī)律,從來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讓設計員帶著疑問去裝機。也正因如此,直10在定型時沒有留下任何風險點和隱患,實現了“零問題”完美交付,一經配裝部隊,立刻形成戰(zhàn)斗力。
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還有吳希明的好學。作為型號總師,吳希明技術水平很高,對型號涉及的各個專業(yè)都很了解,但他仍然非常虛心好學。時任航電武器研究室主任的雷詠春對此印象特別深刻。在一次討論會上,吳希明因為航電專業(yè)的一個問題跟她爭論起來,第二天又拿著航電專業(yè)的書籍特意找她道歉,承認自己的觀點有失偏頗。謙虛的態(tài)度令人肅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