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觀察特使看傻:中俄兩國軍港差距太大了
筆者作為歐盟觀察特使,剛剛結束一次長途火車之旅:從莫斯科出發(fā),沿西伯利亞大鐵路來到蒙古,終點在北京。途中,不但飽覽了壯美的風光,也思考了一些有關經濟學的重要問題。
40年前第一次踏上莫斯科的土地,30年前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當時的腦海里滿是對比和推測。
如今,西伯利亞的城市讓筆者不知所措。在西伯利亞,蘇聯(lián)時代的一切都安然無恙,我們的導游更像是直接從電影中走出來的人物,他喋喋不休20分鐘后,簡直不想活了。

莫斯科——經濟成就展覽中心
斯大林時代留下的一個正面遺產便是當時修建的公寓樓,這些公寓在今天的住房市場上十分走俏。這些公寓質量上乘,風格大氣,內部空闊,與陰森可怖的所謂“赫魯曉夫公寓”形成對比。

中國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
筆者自問:這是世界各地房屋建造標準普遍下降的一個例子嗎?還是只反映了蘇聯(lián)的特殊情況?無論答案是什么,俄羅斯大片地區(qū)顯然亟須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居民住宅。
中國在某些方面給了我截然不同的印象。30年前當我結束第一次北京之行時,筆者也在這份報紙撰文,講述了兩件非常難忘的事物——大白菜和自行車:那時人行道邊疊放的大白菜足有10英尺(約合3米)高,人們成群結隊騎著自行車,穿著灰色或褐色的中山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