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不厭其煩地講解了飛行器返回地球的兩種方式,一是扛住高溫直接沖過大氣層,二是通過“打水漂”來減速降溫。那么,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之后,阿姆斯特朗他們是如何回到地球的呢?他們乘坐的 “指令艙”是通過直接沖過大氣層返回地球,還是通過“打水漂”回到地球的呢?2011年8月11日,美國“獵鷹”HTV-2飛機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fā)射升空,在獨自飛行并返回地球時失去聯(lián)系,實驗失敗。

阿波羅宇宙飛船的登月艙,你真相信這個登月艙能返回地球?美國取消了這個項目,這意味著迄今為止,美國人還沒有成功掌握高超音速飛行器 “太空打水漂”的全部技術(shù)。所以,1969年7月24日,“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沒有采用“打水漂”來減速降溫。

所以,當年“阿波羅11號”是挾雷霆萬鈞的第二宇宙速度,以大無畏的精神沖進了大氣層,依靠天頂星一般神奇完美的抗燒蝕技術(shù)穿過大氣層,安全返回地球,濺落到了太平洋中。三個宇航員自己脫掉宇航服,自己爬出指令艙進入救生船,那副悠閑自得的神態(tài),哪里像是在無重力狀態(tài)中度過了8天又13個小時,倒像是在加勒比海上垂釣度假。問題這就來了,美國早在1969年就擁有了抵抗五千度高溫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