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居上者中國 新三期坦克穿甲彈代表世界鎢合金穿甲彈第一
我國在坦克穿甲彈領域長期以來都很落后,但自上世紀80年代后,中國開始引進國外彈藥技術,1984年,我國自行研制的120毫米口徑高膛壓滑膛炮通過工廠測試并于1989年設計定型,被稱為89式自行反坦克炮。新型120毫米滑膛炮所配的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是7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首次采用了大長徑比,全鎢合金彈芯,高性能發(fā)射藥等新技術。

上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我國第三代坦克研制項目的啟動,與之配套的125毫米口徑坦克炮及配套彈藥的研制工作于1985年底開始進行,為了穩(wěn)妥起見,研制過程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坦克炮膛壓保持和120滑相當(或略有提高),保留進一步提升的潛力,使用一期彈藥(全鎢芯)時,2000米可以穿透220毫米/65度的勻質鋼板,并保有近距離擊穿250毫米/60度勻質鋼板的能力。
第二步在本世紀初完成,采用了更新的炮鋼材料和加工工藝,膛壓比上一代125炮提升了30%以上,采用新型彈托材料和靜液擠壓一體成型工藝的鎢合金彈芯的全新穿甲彈之后,我國三代主戰(zhàn)坦克的攻擊能力達到了2000米/600毫米以上,位列世界一線水平。這一代125毫米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也是我國96、99系列坦克的主戰(zhàn)用彈。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三代坦克的"甲彈之爭"中,由于復合裝甲技術的突飛猛進,目前勝負天枰傾向于裝甲。特別是美國M1A2、英國挑戰(zhàn)者2、我國99A三型坦克,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非常大,抗穿能力估計都在700毫米均質鋼裝甲之上,除美軍M829A3和中國三期彈外,各國現(xiàn)役穿甲彈都難以擊穿這3款坦克炮塔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