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設備,單講工藝并不復雜:一是加熱。曬干的薰衣草需要高溫加熱,芳香細胞才會破裂,分離出來。二是冷凝,芳香細胞重新組合,與水蒸氣分離,才能匯成植物精油。充分加熱,充分冷凝,才可能產出令人滿意的精油。
荷索博士是個擅長哲學思考的德國人,當然不會僅僅止于翻譯。他話鋒一轉,談起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場蒸餾。你總會有血氣方剛的時候。人生總需要以欲望為目標,總需要熱情做燃料獲得動力,你要燃燒。但是在燃燒的同時,你會膨脹,會飄飄然忘乎所以。因而你需要以“冷凝”為平衡,退后一步,反觀自己,讓該被風吹走的蒸汽散去,讓那些冷靜沉淀后的精華保存下來。
中國人所說的“梅花香自苦寒來”,歸根到底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成功學說教,不是究竟的道理。但文化大多是相通的,老莊哲學、佛學功夫中都有教人“止觀”的教導。前幾年興起的“慢生活”,現(xiàn)在方興未艾的“樂活”,無非就是人類在機器文明時代不甘被完全物化的撥亂反正。有一次,讀者問胡因夢:“胡老師,是不是要衣食無憂了,才會有身心靈修習的需要?”胡因夢答:“不幸,很多情況下就是這樣的。”人們需要物欲的滿足來燃燒自己,接著產生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對孜孜外求的取向有了厭離心。這就是所謂的“覺悟”。因而他們轉而向內追求,探求人生的意義,探求更完善的自我發(fā)展,探求開發(fā)自己的潛質,跟蒸餾的過程差不多。
芳香植物可聞可吃可觀賞可藥用,是樂活標本。精神修行一直有人鼓吹,為什么總是不如樂活深入人心?是因為趨樂避苦是人之本性。但凡有另一條路走,大家總不愿吞下苦口良藥。樂活注重物質和精神的平衡,是大部分人可以走的花香小徑。
精神修行走火入魔,也會陷入“法執(zhí)”,把一些大道理當作不可越雷池一步的教條,更可怕的是拿來做批判別人的武器。所以,何妨如芳香植物一般,快樂地活著,吃好睡好玩好,又不被物質欲望束縛,也不被精神教條束縛,無限接近“水”的自由和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