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本就不寬裕的文物修繕費更加捉襟見肘,直接后果就是前些年平遙那已經屹立了數百年的大片古城墻垮塌,同時,也引發(fā)出一系列其他問題。
為了扭轉這個被動的局面,近日,山西省平遙縣舉行了價格聽證會,打算將現行的每人100元門票調到每人125元,上漲率為25%。參加聽證會的14個消費者代表僅有一人反對漲價,而且反對的理由還很溫和,其余均贊成漲價。
姑且不論這次調價是否真正能夠補足文物修繕費的不足,是否能夠切實提高古城旅游的整體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舉措并沒有提及對那些公款旅游人士怎么辦,沒人涉及公款接待這樣一個敏感又難纏的麻煩。
物華天寶,走走看看,并非壞事,公務活動,招待一下,絕非不可。問題就在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也不應該有免費的旅游,無論從黨紀政紀還是財務制度上都對這類事情有明文規(guī)定,可是,古已有之的潛規(guī)則也擺在這里,于是,各地只好從“預算外”、“小金庫”方面做文章。而今,“公款接待”已經成為公開的潛規(guī)則,我到你那里去,你盛情接待,日后你來我這里,我同樣會投桃報李。舉目四望,華夏大地哪里沒有“公款接待”?低頭凝視,大凡有些權力地位的人,誰個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于是,公務成本自然就居高不下,幾十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也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同樣的道理,“小金庫”之所以屢禁不止也就可以找到答案。
其實,看似復雜的問題往往有簡單的解決辦法,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強調,反腐敗要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公款接待”的癥結就是公款兩個字。不妨堵住一面、放開一面:堵住的一面是公款這個源頭,從預決算和日常管理入手,嚴格審計、監(jiān)察,嚴格監(jiān)督;放開的一面是諸如旅游吃喝等等,你自己有錢有閑,但去無妨,單位按票據能報銷則報銷,但是還有財務、審計、監(jiān)察這一關等著,如此一來,困擾平遙的問題也就可以解決,放大來看,全國又何嘗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