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鐵經常犯迷糊。撿回來的塑料瓶,剛還擱天井里,出去解手回來,就不記得擱哪了。挑破爛的扁擔前一天明明在床頭,第二天不知怎的立門閘上了。他今年59歲,身子日漸佝僂。但有個念頭在他心里一直很清晰———要找回18年前被拐走的兒子。
相依為命的父子被拆散
林全鐵是江西上饒人,妻子去世后,他和兒子小強相依為命。
1992年6月21日,林全鐵帶兒子來到廈門打工,一開始他在工地做泥瓦匠,但包工頭嫌他太瘦小,將他辭掉,失去飯碗的老林,只好帶著兒子風餐露宿,“在集美睡了2個月的草地”。
1992年9月27日,兩名40歲左右的男人,踢醒了睡在草地上的林全鐵,問他要不要做工,林全鐵沒吭聲,兩人給了小強2元錢就走開了。第二天,這兩人又過來了,給小強買了些吃的。第三天,他們告訴林全鐵,同安有一工地招人挑水泥,這時林全鐵心動了。
坐車到同安后,一男人說幫忙照看行李和小強,另一人帶著林全鐵朝同安小西門的河邊走。走了一會,那人給林全鐵買了一杯仙草蜜。吃完仙草蜜,林全鐵發(fā)現(xiàn),那人不見了;仡^再找,兒子和行李也不見了。
“我兒子叫林順強,1985年八月初七出生。”老林逢人便提。孩子失蹤的地方,有個賣菠蘿的同安小販,告訴他那兩個人販子,是安溪口音。為了這一線索,老林每年都會跑到安溪一趟,可每次都是失望而歸。
牢記兒子頭上有三道疤
兒子丟了,林全鐵來到杏林,以撿破爛為生,住在杏林高浦村一老厝里。他習慣了黑暗,3年前才開始用電燈。屋子里最值錢的一筆財產,算是一桶2升的花生油,他已經吃了8個月。沒有牙膏,沒有一件新衣服,連板凳也是撿來的。
導報記者去采訪他的時候,老林正在炒豌豆。“從外面撿的,還沒餿。”林全鐵說,他上一次買肉吃還是中秋節(jié)。林全鐵每天都把村里所有的垃圾堆“檢查”一兩遍,撿到吃的東西,他會帶回家。
生活縱然艱辛,但他堅持不懈地尋找兒子。
對兒子的事,林全鐵像烙印一樣念念不忘。他說,老家在上饒縣尊橋鄉(xiāng)馮家村,兒子小時候經常與沈標(音)、五崽(音)一起玩。兒子額頭上有3道豎疤,一道是與五崽玩耍時被抓傷,一道是在水溝邊摔傷的,還有一道是摔在門檻上留下的。
每到兒子的生日,林全鐵都默默流淚。他說,要是小強還在,也該快結婚了。“我對不起他和他去世的媽媽,我只想他還活在世上,不會被人砍掉手腳被迫去乞討。找到兒子我才有臉回去。”這是支撐一個父親最后的信念。
導報記者 朱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