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經于2011年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天宮一號任務的成功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戰(zhàn)略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神舟八號和九號陸續(xù)對接成功,我國已經掌握了“空間自動交會對接”技術,這是建造更多規(guī)模空間站的基礎。
2014年9月,與北京舉行的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xié)會年會上,楊利偉透露,天宮二號預計在2016年升空,并與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對接。天宮二號與2011年發(fā)射的天宮一號在外觀上基本相同,大小也一致——天宮一號長度10.4米,最大直徑為3.35米,質量為8.5噸。

與目標飛行器對接的載人飛船
天宮二號的發(fā)射也會使用長二F型運載火箭。根據(j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消息,長二F型運載火箭已經開始總裝,之后進入火箭測試階段,最終將于明年擇機發(fā)射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
天宮二號的幾大亮點
天宮二號任務雖然是天宮一號的延續(xù),但仍然有許多亮點。
首先天宮二號繼承了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本框架,說明我國已經掌握了長期在軌自動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飛行器。

天宮二號任務中涉及貨運飛船對接
其次,天宮二號任務中將對接神舟11號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這是二號目標飛行器的最大亮點。因為“天舟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種貨運飛船,是我國第一次實現(xiàn)貨運飛船與目標飛行器的對接。
第三,為了滿足任務要求,天宮二號在一號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裝。比如我國將在二號目標飛行器上展開再生生命保障技術實驗,對航天員長期在軌停留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驗證,為后續(xù)實現(xiàn)航天員長期居住空間站打下基礎。
除了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分批對接外,天宮二號在軌停留期間還將開始一系列的科研活動,比如攜帶了高靈敏度伽瑪射線探測器,這是國際伽瑪暴偏振探測項目的一部分,旨在對宇宙中黑洞等天體進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