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獲:2014年,中航工業(yè)東安成本費用降低了6758萬元;批生產產品超差品率同比下降了84%,科研產品超差品率同比下降了 60%;公司在科研生產任務增長30%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任務的完美收官……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公司深入推進“精益東安”工程密不可分。
近年來,東安主動向管理要效益,將精益理念融入中心工作,深入推進實施“精益東安”工程,實現(xiàn)了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的雙豐收。

渦軸16發(fā)動機
精益提高了效率,釋放了產能
近年來,東安承擔的科研生產任務以年均30%的速度保持增長,但公司的制造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為此,公司主要領導提出“要向管理要效益”,通過實施“精益東安”工程,實現(xiàn)“提高效率、提升質量、釋放產能、增加效益”的目標。自“精益東安”工程實施以來,公司眼睛向內,主動查找、梳理制約科研生產和影響發(fā)展的瓶頸問題,竭盡全力予以攻克,取得了顯著成效。
齒輪類零件內花鍵加工一直是公司的生產瓶頸,原本在磨工工序加工需要2.5小時,嚴重制約著產品加工效率的提升。公司技術人員借著“精益東安” 工程深入實施的東風,主動申請項目立項,開展課題研究。經過技術人員連續(xù)優(yōu)化加工路線、改變加工方式,加工時間由原來的2.5小時縮短為2分鐘。隨后,技術人員“乘勝追擊”,將這一加工方法成功運用到相似齒輪類零件的加工中,大幅提高了制造效率。類似的例子在東安數(shù)不勝數(shù)。

中法合研渦軸16發(fā)動機亮相
在品嘗到了“精益東安”工程實施的甜頭后,公司干部職工深知,在繁重的科研生產任務面前,只有提高效率,任務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于是,推進“精益東安”工程的主動性增強了,勁頭兒也更足了。
“精益東安”工程實施兩年來,對制造效率的提升尤為明顯。2013年,公司全年固化各類文件928份,解決外購件檢測問題721項,發(fā)動機試車故障一次解決率提高至89%,關鍵設備利用率提高了17.3%,計量檢測周期縮短了31.5%,促進了全年科研生產任務的完成。2014年,公司持續(xù)開展了“精益東安”工程,明確了5年實施規(guī)劃,實施范圍拓寬至全公司,全年設立了公司級精益項目53個、基層級項目698個,截至年末,已完成210個項目的實施驗證工作;公司還導入了中航工業(yè)運營管理體系(AOS),納入“精益東安”工程一并實施,實現(xiàn)了“精益東安”項目實施的系統(tǒng)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為公司持續(xù)發(fā)展增添了后勁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