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8戰(zhàn)略轟炸機"的死
在實驗階段中國并沒有早期使用"轟-8"這個代號,僅以"轟-6I"作為改進型號編號做了1978年首次試飛。并且取得了成功。它的最大飛行距離從原有(標準載荷)的5800公里提高到大約8060公里。作戰(zhàn)半徑從3600公里提高到大約5000公里(核搭載)。
也就是說它從2250英里提高到大約3120英里;具_到了洲際轟炸機要求。原計劃在1979年進行"轟-8"定型。但是最后由于1980年中國對軍費開始大規(guī)模消減。由于"斯貝"發(fā)動機維護費用較高。因此該計劃下馬。但是由"斯貝"派生型發(fā)動機研制的"轟-7"卻得以存活。

"轟-9隱身戰(zhàn)略轟炸機"誕生計劃
就此中國打算自行研制一款新的轟炸機。當時美制F-117"夜鶯"隱身轟炸機正值"青春年少"的風頭之際,因此中國打算以此研制一種隱身洲際轟炸機。這個計劃整體開始于1995年預計在10年完成。
也就是大約在2005年前后,中國按計劃將研制出新的"轟-9"隱身戰(zhàn)略轟炸機。但是由于一方面海軍計劃興起,另一方面,隱身技術突破方面在2005年以后才開始獲得最大進展。同時還有早期俄羅斯拒絕銷售TU22。等諸多因素造成至今該項目還處于"無公開"階段。
但是隨后俄羅斯在05-07年之間不斷對華推廣其TU-22-M3計劃。可看出這個計劃至今還在猶豫。此外在歐洲被擊落的F-117也是導致計劃拖延的一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