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羊年春節(jié)的浦東機場格外忙碌,探親、出游,一架架飛機從機場起飛、降落。
就在機場南面約9公里的地方,中國商飛總裝基地巨大的部裝車間內,一架大型飛機正安靜地躺著,整個機身已具雛形。與所有在機場進出的飛機不同,它是純正“中國制造”的首架大型客機——C919,代號“101”。
在經過春節(jié)假期的短暫休憩之后,昨天,中國商飛上飛公司項目管理部副部長鄭大勇和同事們已經開始為節(jié)后恢復生產做起了準備:有的研究裝配大綱,有的梳理工具數(shù)量,有的細致拆解包裝,有的忙著操作鉚槍,有的啟動行車準備吊裝……近60人的團隊鏖戰(zhàn)在裝配一線,只為順利完成任務。
飛機具備“骨骼和肉”
就在春節(jié)前,C919首架機的后機身后段、垂直尾翼先后運到了總裝基地。部裝廠房里有5個工位,其中之一就是C919的全機對接生產線。這是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可計算機調節(jié)對接位置坐標,放機頭的4個支柱也可自動調節(jié),還可以激光定位。
鄭大勇告訴記者,全機對接一共要完成4條縫:機頭和前機身、前機身和中機身、中機身和中后機身、中后機身和后機身前段。這4條縫結合后,結構硬件下架,飛機的模樣也就出來了。過去,都是靠手動將飛機各個部位調成應有的位置,但C919采用先進的數(shù)字化測量技術,不再需要人工校準,誤差可精確到毫米級以內。
從去年9月開始C919機身對接以來,目前飛機機身縱向對接已經完成,橫向對接還在進行。用鄭大勇的話說,飛機的“骨骼和肉”已基本具備。而飛機的心臟、血管、神經等,也就是各種線纜、發(fā)動機、電子設備,將等部裝車間的所有工序完成后,轉移到總裝車間進行安裝。

總裝基地潛力巨大
按照設計,C919的最大載客量為190人。然而,如此龐大的一架飛機,在部裝車間里看,感覺卻并不大。
“那完全是因為我們這個車間太大了,長300米,寬96米!编嵈笥抡f道。相比之下,總裝車間顯得更加狹長:長305米,寬78米。理由在于,部裝車間需要容納飛機各個部段分散裝配,所以更寬敞些;總裝車間引入移動生產線,整架飛機要在其中不斷移動,所以要更長些。
在占地4000畝的中國商飛總裝基地,類似的大型車間分布各處。從南到北,分別是復合材料、部裝、總裝三大車間;從東到西,C919、ARJ21和規(guī)劃中的下一代寬體客機,分別擁有三大車間。
據(jù)中國商飛公司預測,未來20年,僅中國市場就需要新增近5300多架50座以上的民用飛機,總價值高達6400多億美元。未來巨大的市場為中國國產大飛機的發(fā)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成為親朋關注焦點
剛剛過去的農歷馬年,中國大飛機人度過了忙碌而又難忘的一年。

去年年底,ARJ21獲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我國民用飛機產業(yè)實現(xiàn)歷史性重大突破。C919詳細設計全面完成,實現(xiàn)首架機機體結構全機對接,在工程設計、試驗、制造、關鍵技術攻關、機載系統(tǒng)合資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累計訂單430架。未來新型客機的預先研究和前期論證也取得重要進展。
大飛機人的忙碌,鄭大勇深有感觸。今年春節(jié),他的年過得和其他人沒啥大不同,走走親戚,其樂融融。不過他也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不少親朋好友問起,大飛機究竟造得怎么樣了,進度順不順,什么時候飛起來……
“有這么多人在關心,我很感動,也感到壓力!编嵈笥抡f,在國外造飛機,壓力主要來自商業(yè)問題;造自己的飛機,除了商業(yè)壓力,還必須面對公眾的期待,“要對得起沉甸甸的期待,必須努力早日讓大飛機飛上藍天”。按計劃,C919將力爭在今年年底實現(xiàn)首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