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上春晚已經好多年了,《賣拐》把本山大叔推上了春晚的“輝煌”時期,此后每年春晚幾乎都在圍繞“忽悠”主題引起觀眾的掌聲和笑聲,然而這笑聲的背后缺乏深層次的精神反思,雖然迎合了大眾的“娛樂心理”,但是難以再有《賣拐》的輝煌,尤其是《不差錢》,一個不男不女的小沈陽雖然讓多數人熱捧,但是批評之聲連年來此起彼伏。2011年春晚,本山大叔《同桌的你》在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之后“姍姍來遲”,然而看過笑過之后,我總覺得有點“失望”——這話可能過分了一些,然而實話實說,下列幾點的確讓我覺得本山大叔的春晚“輝煌”恐怕將要成為歷史了:
第一,小品的立意不錯,但是故事的構思太假。對孤兒的愛應該建立在家庭幸福和溫馨上,像小品中收養(yǎng)孤兒的父親是不符合收養(yǎng)法規(guī)定的收養(yǎng)條件的。與其讓一個弱智的鰥夫養(yǎng)育一個只知道“斗地主”(情竇初開的“竇”是斗地主的“斗”)的孤兒,不如讓這個孤兒在收養(yǎng)院享受國家的福利政策和正規(guī)教育!
第二,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難以擺脫趙家班的逗笑“藩籬”。兒子是爹,爹是兒子,成年人傻不拉幾也就算了,做兒子的青年人也傻不拉幾的——少年人招呼長輩稱呼找不準,中年人寫情書劃了許多圈,看過之后,實在為東北的男人叫屈——弱智到這般程度的男人們果真能代表東北漢子的優(yōu)秀品質嗎?
第三,總是打“性”的擦邊球,媚俗媚眾,難稱高雅。《同桌的你》中,那個叫桂琴的女人在那個叫大誠的男人那封省略了多少多少字的書信中,朦朦朧朧中把觀眾引上了并不高雅的想象境地,這雖然可以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但是從審美的角度批判,我覺得這樣的愛情缺失陽光!
第四,小沈陽拿腔作調的語言表演嚴重脫離生活語言實際,叫人聽了很不舒服。這樣的搭檔和高秀敏、宋丹丹、范偉等相比較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
全國的觀眾偏愛趙本山,春晚劇組也偏愛趙本山,這恐怕就是2011年春晚《同桌的你》直到臨近午夜才上場的根本原因吧?觀眾盼望本山大叔出場搞笑,劇組希望本山大腕給春晚推上高潮,然而很可惜,2011年春晚,趙本山《同桌的你》并沒有為觀眾和劇組“爭臉”!
本山大叔早就在“吃老本”了,觀眾會寬容他,因為他已經輝煌多年了;劇組也別再對他格外垂青了,多發(fā)現新的人才才是春晚劇組的重要任務。
我堅信,本山大叔在沒有找到一如高秀敏、宋丹丹、范偉這樣大師級的新搭檔之前,他的春晚節(jié)目也會隨著他的年齡失去曾經的“輝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