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加拿大媒體2015年5月刊報道,俄認為2014年12月亮相的WS-18(渦扇-18)航空發(fā)動機是D30Kp的復制品,中方宣稱WS-18與同月完成了首飛,準備工作長達80天。并且公開了一張官方圖片,擁有空中加油管的一架伊爾-76承擔了WS-18的試飛任務。
文章認為這架伊爾-76應該是當年以色列退貨的第一架A50I預警機,被取消合同之后,退還給了中國,目前用于WS-18的試飛,這一點是符合邏輯的,擁有空中加油設備的伊爾-76可以幫助WS-18進行最大航程的空中測試。這些測試改裝是中國人自己完成的,這一點比印度強。

近日,網(wǎng)絡上再次曝光了試飛院的伊爾-78試驗機飛行的畫面?梢钥吹皆摍C左側機翼下方安裝了一臺新型大涵道比渦扇發(fā)動機進行測試。
印度空軍的Kaeri渦扇發(fā)動機也在伊爾-76上進行測試,但是由俄羅斯幫助改裝,測試工作也在俄羅斯進行,印度決定國產(chǎn)的LCA戰(zhàn)斗機不再部署國產(chǎn)的Kaeri發(fā)動機,等于事實上放棄了后者的研制計劃,5億美元的研制費用和長達18年的周期等于浪費。
WS-18的首飛成功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很快裝備部隊,還有很長的試飛活動需要進行,包括夏季、春季、動機以及不同地區(qū)的試飛活動。至少需要若干年時間才可能正式裝備運-20運輸機。WS-18的仿制成功,很可能還為研制新一代轟炸機、甚至中程客機打下技術基礎。

WS-18仿制自CFM56系列民用發(fā)動機,這是當今世界銷量最好的發(fā)動機。
從公開的WS-18圖片看,風扇直徑的尺寸似乎與D30Kp相同。這意味著兩種發(fā)動機基本的推力可能相當接近。但是后者是相當老舊的發(fā)動機,耗油量比最新研制的PS90高出20%,航程卻更低。俄決定不向中國出口PS90,后者是伊爾-476專用發(fā)動機,目前俄軍訂購了400臺,生產(chǎn)線高度繁忙。
克隆80年代技術的D30Kp可能是率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當然從2008年開始,俄依然繼續(xù)改進D30Kp。稱作D30Kp Burlak,因為這種發(fā)動機還有很大的海外市場,尤其是裝備伊爾-76的國家,包括中國,降低了耗油量,起飛推力增加到13000k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