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商克
當年的朝鮮戰(zhàn)場,多的是殘酷廝殺,19歲的李家發(fā)戰(zhàn)死沙場,而周商克就親眼見證了美軍實施的細菌戰(zhàn);但脈脈溫情也不少見,小伙莊燕勞在戰(zhàn)場上是戰(zhàn)友們的“莊媽媽”,戰(zhàn)后更是為了撫慰犧牲戰(zhàn)友的家人,將自己的兒子“送”給了戰(zhàn)友……聽他們講述,讓我們永記那些催人淚下的瞬間。
近在眼前的“細菌戰(zhàn)”
講述人:周商克,1951年8月進入朝鮮戰(zhàn)場
10月22日,趁著夜幕還沒有完全將江城裹住,記者敲開了周商克的家門。坐定之后,76歲的安徽師范大學離休教師周商克將他的《凡人年譜——風雨人生六十年》送給記者,“這是我十幾年前寫的,馬上補充點內(nèi)容,還要再版。”
冒著槍林彈雨上路
1949年,周父當時正在無錫教書。無錫解放后,周商克決心參加革命。當年7月14日,趁著父母都不在家的時機,15歲的周商克跑出了家門到解放軍三野軍事干部學校(后改名華東軍政大學)報到,結業(yè)后又被分配到三野通訊學校(即解放軍華東通校)學習無線電報務。1951年7月29日,畢業(yè)于解放軍華東通校的周商克與其他24人奉命調(diào)動,經(jīng)過政治審查后,只有20人被調(diào)往朝鮮前線。
8月10日,周商克和戰(zhàn)友乘車離開丹東,經(jīng)過鴨綠江大橋抵達朝鮮境內(nèi)。“那時候,美國人對朝鮮實施‘絞殺戰(zhàn)’。”周商克說,天上盤旋著的敵機密集地扔炸彈。“有一次,敵機俯沖過來往我們車上掃射,幸虧沒有射到。”周商克說:“晚上也很危險,敵機拋照明彈,把封鎖區(qū)照得跟白天一樣。”
“有一天,汽車速度突然慢了下來,司機喊我們都下車。”周商克說,他這才發(fā)現(xiàn)前面的路被炸了個大坑。“車子過不去,怎么辦?很多朝鮮婦女竟然扛著粗圓木,站在大坑里面,撐著讓車子過去了。”
步行三百里到前線
“汽車開到順川大同江邊的時候,司機突然跟我們說‘車子壞了’。那里離前線還有三百多里,沒辦法啊,我們只能步行了。”周商克說,最高興的是能遇到志愿軍部隊或者兵站,“遇到部隊就能弄點吃的,遇到兵站還能在里面休息。”
在一個志愿軍兵站,周商克遇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件事情。“晚上我們住下之后,第二天洪水突然暴發(fā),房前干涸的小溪變成咆哮的大河。”周商克說:“廚房燒飯的時候會冒煙,容易被敵機發(fā)現(xiàn),所以必須與住的地方離得很遠。有個戰(zhàn)士為了給我們到對面取早飯,攀著繩子過河?斓揭话氲臅r候,他一下子就被洪水卷走了……”
20個人走了十多天,步行了300多里之后,終于在9月2日到達了十九兵團司令部。
親眼目睹“細菌彈”
周商克說,當時從國內(nèi)運來大批疫苗,給每個志愿軍戰(zhàn)士都注射了鼠疫疫苗和五聯(lián)疫苗,“我們還看了《反對細菌戰(zhàn)》的紀錄片”。
“之前我也只是聽說美國人搞細菌戰(zhàn),一直沒有親眼見到。終于有一天,我親眼看到了美國人投下的細菌彈。”
1952年3月的一天,美軍飛機投下的一顆細菌彈落在周商克所在部隊駐地附近的森林里。“我接到上級電話,讓我們立即趕到現(xiàn)場去看美軍實施細菌戰(zhàn)的罪證。”周商克說,一個長筒細菌彈落在雪地里,已經(jīng)裂成兩塊。“里面的蒼蠅、蚊子、蜘蛛都在慢慢地往外面爬,真是可怕。”周商克說:“看完之后,首長命令立即銷毀這些染菌生物。首長讓我們看細菌彈,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細菌戰(zhàn)的罪行,這是鐵證如山。”
1953年4月,周商克在朝鮮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