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紐帶網5月27日報道,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結構設計最為非同尋常的戰(zhàn)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將于7月4日在蘇格蘭愛丁堡羅塞思造船廠下水,但是它在英軍戰(zhàn)斗序列中的作用暫時還不清楚。由于能力有限,特別是艦載機數(shù)量相對較少,航程較短,載彈量少,因此很難對大國海軍構成威脅,無論是現(xiàn)在的中國,還是俄羅斯。
英國新型航母最不尋常之處在于設計理念,它使用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的艦載機,與垂直起降的飛機并不完全相同。它使用滑躍起飛跳板替代復雜的、能量消耗較大的彈射器,使用尺寸較大、而且涂有耐熱涂層的甲板平臺替代攔阻索。這種方案當然有一定的優(yōu)勢,首先能簡化航母結構,降低造價。在噴氣式飛機時代,這些優(yōu)勢能夠允許建造輕型航母,比如排水量2.2萬噸的英國“無敵”級航母,以及現(xiàn)在最輕的1.15萬噸級航母泰國“查克里-納呂貝特號”(從西班牙進口)。
英國類似大型戰(zhàn)艦的建造顯得相當奇怪,首先是因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艦載機群受到嚴重限制,除了專用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飛機之外,只有停靠直升機,而艦載戰(zhàn)斗機在起飛重量、燃油儲備和戰(zhàn)斗載荷上都不如使用彈射器起飛的艦載機,從而很難建設一支均衡發(fā)展的航母艦載機群。如果沒有這種配置均衡的航空戰(zhàn)斗群,在和其他艦艇,或者通用兩棲登陸艦編隊作戰(zhàn)時,多少還可以原諒,但是對于超級航母來說則是不允許的,因為此時不僅需要圍繞航母建設航空突擊戰(zhàn)斗群,而且還要打造廣泛意義上的遠洋水面艦隊。
或許英國做出如此怪異的選擇主要是因為在1982年馬島戰(zhàn)爭中使用“鷂”式飛機的成功經驗。但是2002年英國正式選擇美國第五代多用途殲擊機F-35為皇家海軍未來航母艦載機群的基礎,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其短距離起飛和垂直降落版改進型號F-35B。早在80年代末英國就已積極參與和美國聯(lián)合研制前景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飛機,首先是艦載機。可以說,這種選擇是事先預定的。不過,在選擇的過程中不是沒有尷尬。2010年9月,英國突然出人意料地宣布準備重新采用經典航母方案,使用彈射器和配備攔阻索的斜角甲板,搭載F-35C型號艦載機,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F-35B發(fā)生的垂直降落問題引起的。但是這項決定顯然考慮不周,英國在重新設計第二艘同級航母“威爾士親王”號時,必須參與美國電磁彈射器的研發(fā)計劃,可能會導致很難預測的結果,至少必將造成非常昂貴的研制費用和研發(fā)周期的延誤。在建造首艘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同時使用了數(shù)年的直升機航母訓練艦,被迫對外出售,如果實在找不到買家,就只能報廢處理。
現(xiàn)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完全可以說是當今最離奇的戰(zhàn)艦。作為使用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艦載機的航母,排水量達到7.06萬噸,是“無敵”號航母的三倍多,幾乎是配備彈射器的法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的兩倍。在尺寸上僅次于美國“尼米茲”級和“杰拉德-福特”級超級核動力航母。在最大的現(xiàn)役常規(guī)動力航母方面,其尺寸和噸位超過了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及其姊妹艦中國“遼寧艦”航母。在外形上,“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特別令人注目的是“雙艦島”設計,兩個相同大小的上層建筑各司其職,一個負責航母本身的控制,一個負責控制起飛甲板和艦載機。雙艦島設計提升了航母的抗打擊能力,減少了艦載機起降過程中的氣流干擾,一舉兩得。分開設置指揮臺是個非常有趣的設計,如果能在使用過程中證明自己的話,可能會對未來航母產生嚴重影響,至少現(xiàn)在就已經“擾亂”了俄羅斯造船業(yè)的頭腦,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設計的前景航母模型就采用了類似的雙艦島結構方案。
英國新航母使用尺寸不大的滑躍起飛跳板,能夠保證飛機按順序一架接一架地起飛,主要使用起飛甲板的后部。公平地說,斜角甲板航母不能使用所有起飛陣地,同時保證飛機降落。英國新航母的另外一個非標準技術方案是使用CH-47“支奴干”重型運輸直升機,而且沒有任何改進,沒有可折疊的螺旋槳葉片。配備這種直升機主要用于投送海軍陸戰(zhàn)隊員,新航母艙室內可以容納25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基本上相當于兩個連的兵力。為了確保他們登陸,可能同時在甲板上部署多達十架 “灰背隼”或一定數(shù)量(可能不超過6架)的“支奴干”直升機。當然,即使是兩個裝備最為精良的海軍陸戰(zhàn)連,在登陸作戰(zhàn)方面的突擊力也相當有限,其作戰(zhàn)效能值得懷疑。
航空戰(zhàn)斗群在編成上不超過50架各型飛行器,但是在這種數(shù)量的配置下,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飛將極其困難,因為機庫中只能?看蠹s20架,其余飛機直升機將占據大部分甲板。最佳配置數(shù)量是不到40架飛機和直升機。對英國海軍來說,傳統(tǒng)上對艦載機群數(shù)量沒有硬性限制,主要視任務和條件而定。和平時期航母上將只配備12架F-35B艦載機,外加“灰背隼”系列直升機,包括最多9架反潛直升機和4-5架預警直升機。這種配置類似于“無敵”級航母,主要執(zhí)行反潛任務。總體而言,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的艦載機群在數(shù)量和能力上與法國航母“戴高樂”號大體相當,與俄羅斯5.9萬噸級“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類似,遠遜于美國超級航母。但是,相比之下,法國航母在艦載預警機上有一定優(yōu)勢。
據悉,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下水之后的數(shù)日內,其所在船塢將會注水,把航母拖到另外一個泊位,繼續(xù)裝備各種系統(tǒng),進行內部裝飾。騰空的船塢將開始用于建造第二艘同級航母“威爾士親王”號。預計“伊麗莎白女王”號將從2016年8月開始海試,從2017年開始測試艦載直升機,計劃在沒有配備艦載戰(zhàn)斗機的情況下于2017年5月正式交付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第二艘航母“威爾士親王”號的船體分段件現(xiàn)在正在建造之中,計劃在2016年7月下水,在2019年1 月進行海試,當年8月交接入列。
艦載機F-35B的上艦試驗計劃于2018年第四季度在美國東海岸進行,由英國飛行員和飛機參加,使用美國機場,可能會在美國專家支持下進行。此前英國飛行員已經在美國“黃蜂”級通用兩棲登陸艦上參加了F-35B的海試。如果天氣允許,F(xiàn)-35B艦載機還將在“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下水時首次現(xiàn)身,因為屆時幾架F-35B飛機正好將要飛抵英國參加范堡羅航展,可能會在7月4日航母下水時在甲板上進行通場飛行。這艘航母應當在2020年前完全形成戰(zhàn)斗力。
在評估英國新航母項目及其整體實力時可以說,盡管其費用極為龐大,卻不會顯著提升英國海軍的戰(zhàn)斗力。裝備兩艘新航母之后,英國海軍將能夠對第三世界國家實施局部戰(zhàn)役,和擁有“無敵”級航母或新型通用兩棲登陸艦時一模一樣,因為后者同樣能夠搭載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飛機,而4-5艘類似戰(zhàn)艦的費用要比航母造價少一半,F(xiàn)在新航母已經耗費了英國62億英鎊,而且艦載機能力明顯較低。雖然與兩棲登陸艦相比,新航母的速度較快,能夠減輕同敵方海軍對抗時的任務壓力。但是,由于艦載機配置不均衡,可能會影響其作戰(zhàn)效能,況且艦載戰(zhàn)斗機數(shù)量相對不多,飛機航程和載彈量也很有限,而且沒有大型預警飛機的支持,因此無論是對當前狀態(tài)下的中國,還是俄羅斯海軍,都無法構成威脅。(編譯: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