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海軍新型戰(zhàn)艦編隊進行遠洋巡航
東方網10月8日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10月7日報道,俄政治與軍事分析研究所副主任亞歷山大·赫拉姆奇辛日前撰文指出,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海軍力量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國際軍事專家的關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潛艇和航空母艦計劃更是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俄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在不久前接受俄通社記者采訪時就曾對中國快速增長的海軍力量表示了關注。
海軍作為最復雜的技術軍種,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武裝力量中最為薄弱的一環(huán)。但在最近二十年中,中國海軍取得了驚人的進步。這一變化與中國領導人賦予海軍的重任密切相關。專家們指出,中國海軍擔負的首要任務便是保障國家的統(tǒng)一,即奪取臺灣;其次,則是保障連接非洲與波斯灣的各種原料運輸通道的暢通,同時還要保護沿海的油氣開采設施;最后則是守護中國遼闊的海岸線。當然,考慮到中國陸軍的強大實力,即使是實力超強的美國海軍也不會嘗試在中國沿海實施登陸作戰(zhàn)。最讓中國領導人擔心的是美國?哲娍赡軙褂镁_制導武器對中國近三十年來建設起來的沿海經濟設施實施打擊。據統(tǒng)計,中國有超過80%的現代化企業(yè)都集中于易遭受敵方海軍力量打擊的沿海區(qū)域。因此,中國海軍的防線必須盡可能地向大洋推進。
在中國領導人看來,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任務,中國海軍的發(fā)展必須分成三個階段實施。在第一階段,必須可保障在“第一島鏈”(從日本的琉球群島至菲律賓群島)實施有效作戰(zhàn)行動;在第二階段,將有效行動范圍擴展至“第二島鏈”(從千島群島經馬里亞納群島至新幾內亞);在第三階段,則是可在全球各大洋的任何地點自由行動。
不過,中國海軍要想確保在“第二島鏈”(包括薩哈林島、千島群島和勘察加半島)內有效地行動,必須至少裝備一艘航空母艦。
目前,中國海軍共劃分為三個艦隊,分別是: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其現在共裝備有5艘戰(zhàn)略核潛艇(1艘092型和4艘094型)、8艘攻擊核潛艇(091型和093型各4艘)、60艘常規(guī)動力潛艇、28艘驅逐艦、52艘護衛(wèi)艦、83艘導彈艇、77艘巡邏艇、22艘掃雷艦和84艘登陸艦。就數量來說,中國的核潛艇部隊規(guī)模居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驅逐艦規(guī)模也居第三位(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常規(guī)潛艇、護衛(wèi)艦、導彈艇和登陸艦的數量則均居全球首位。中國在常規(guī)潛艇上的優(yōu)勢最為明顯(比較而言,居第二位的朝鮮只擁有22艘,俄羅斯、印度和日本則各裝備有16艘)。
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規(guī)模目前僅次于美國,目前裝備有50架轟炸機、132架戰(zhàn)斗機和強擊機、15架偵察機、3架加油機、66架運輸機和95架直升機。
中國海軍陸戰(zhàn)隊共擁有兵力1萬人,編為2個陸戰(zhàn)旅,均配屬于南海艦隊。目前,這支部隊負責守衛(wèi)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除此之外,中國陸軍也編列有與海軍陸戰(zhàn)隊作戰(zhàn)用途相同的部隊,而且實力還要更為強大。
中國正在建造多種型號的新型艦艇,但每種新艦的產量均不大,主要是用于驗證新技術方案。當然,一旦有需要,這些新型艦艇的建造數量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中國海軍現役的艦艇來說,它們的作戰(zhàn)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例如,進口自俄羅斯的956型驅逐艦便具備極強的打擊水面艦艇能力;而中國自行建造的052C型驅逐艦則擁有強大的防空作戰(zhàn)能力,裝備了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tǒng)和與美國“宙斯盾”系統(tǒng)類似的多功能作戰(zhàn)指揮系統(tǒng)。
除此之外,中國的首艘直升機登陸艦也已在不久前服役。該艦的排水量達2萬噸,是中國海軍現役噸位最大的艦艇,一次可搭載80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和50輛裝甲戰(zhàn)車。其曾前往索馬里海岸附近執(zhí)行打擊海盜的任務。
當然,對于中國海軍來說,要建設一支強大的遠程投送力量,建造航母是不可或缺的。中國曾在上世紀90年代花費2800萬美元從烏克蘭購得了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該艦目前正在接受改裝,將會在近期以“施瑯”號的名字加入中國海軍。有趣的是,中方當初曾宣稱要將“瓦良格”號改造為一座浮動賭場。此外,中國還從烏克蘭那里獲得了一架蘇-33艦載戰(zhàn)斗機的原型機并已經以其為基礎仿制出了殲-15。
裝備航空母艦和大型的登陸艦將使中國海軍擁有嶄新的作戰(zhàn)能力,確立其對西太平洋海上航線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海軍還將具備前所未有的遠洋作戰(zhàn)能力。隨著遠洋艦艇的陸續(xù)服役,中國海軍實施遠程作戰(zhàn)的實力正在逐漸增強,而隨著首艘航母的出現,“第二島鏈”將不再是阻礙中國海軍沖向大洋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