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類型分類中,動作片是一大項(xiàng),電影教科書中很少將“硬漢電影”列入類型隊(duì)列,但作為觀眾對電影的一種口頭分類,硬漢電影是被與動作片等同視之的,說“每一部動作片都有一個硬漢”一點(diǎn)也不夸張。
《敢死隊(duì)》一下帶來了九條硬漢,堪稱史上陣容最強(qiáng)大的硬漢電影,現(xiàn)在就能聽見肌肉撞得砰砰響。這樣的電影,也只有史泰龍這個級別的動作明星,能號召同行們聚到一起,在銀幕上用槍與炮、血與火做背景,開一場主客均為硬漢的大PARTY,這是一場屬于強(qiáng)者的盛宴,膽小懦弱者切勿靠近。
李連杰、杰森·斯坦森、杜夫·朗格、米基·洛克、泰瑞·克魯斯、蘭迪·庫卓、大衛(wèi)·札亞斯、布魯斯·威利斯、阿諾·施瓦辛格,哪一個名字,都能喚醒一段我們殘酷青春的記憶,那里有我們少年游和想象中的江湖。
他們的聚集,讓《敢死隊(duì)》成為硬漢集中營。觀看這部電影時(shí),觀眾最有可能產(chǎn)生的兩個想法是:這是一次硬漢形象展覽;平均幾塊錢看到一個硬漢,便宜。
曾出演《洛奇》、《第一滴血》等系列動作大片的史泰龍,今年已有64歲,傳言《敢死隊(duì)》將是他的告別影壇之作,英雄遲暮雖然悲哀,但卻是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命運(yùn),可以猜到,史泰龍想用這樣一部電影,為自己的銀幕打拼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和這部電影中其他幾位老硬漢們,在用這樣的方式紀(jì)念他們的時(shí)代、他們的青春以及屬于他們的光榮與輝煌。
而觀眾去看《敢死隊(duì)》的潛在動力,亦和懷舊情緒撇不掉關(guān)系,對于20到40歲這個年齡段的觀眾來說,動作電影曾貫穿著他們的成長過程,尤其對于錄像廳一代人來說,動作明星曾陪伴他們度過無數(shù)煙霧繚繞、苦悶無聊的夜晚,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些動作明星不是偶像,而是精神伙伴、存在于想象空間的虛擬兄弟。
于是,《敢死隊(duì)》制造了這樣一個情形:以一道銀幕為分割,硬漢們和觀眾們分別懷念他們的青春,這樣的場景,想起來甚是動人。電影情節(jié)的好壞似乎不重要了,只要這些硬漢們依然能打,哪怕整部電影沒什么立得住的故事和情節(jié),也一樣會得到掌聲,這掌聲是獻(xiàn)給硬漢、獻(xiàn)給自己、也是獻(xiàn)給過往那些美好時(shí)光的。
在物欲旺盛、精神孱弱的今天,硬漢電影不再那么受歡迎了,這里面有此類電影創(chuàng)新無力、演員陣容后繼無人的原因,也有我們主動放棄了面對這個世界保持強(qiáng)硬姿態(tài)的原因。這樣的背景下,哪怕是《敢死隊(duì)》來襲,硬漢電影也很難再流行起來了,想到此,內(nèi)心塊壘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