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湖南、湖北很多山區(qū),那漫山低矮的梔子樹曾經如此廉價而不起眼,今年,梔子花開后,鮮艷的黃梔子開始身價持續(xù)攀升。
據中藥材天地網交易中心數據,目前求購梔子的藥商已經開出27元每斤的干貨價,6元一斤的鮮貨價,相比往年收購價格翻了3倍多。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康緣藥業(yè)(600557.SH)在其剛剛公布的第三季業(yè)績報告中聲稱,該公司前九個月臨床藥品合計銷售7億元,同比增長近40%,但受原材料上漲影響,該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2.7個百分點,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稱,該公司業(yè)績雖然上漲了20%,但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康緣藥業(yè),華潤三九在其第三季度報告中也表示,第三季度中藥材的大幅上漲,給公司盈利造成很大壓力。中藥材市場異;鸨杆偻淌芍兴幹圃炱髽I(yè)的利潤。
藥企毛利率受損
梔子,茜草科植物,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屬中藥材中較偏門的小品種,由于多年的爛市低價,最低時收購價不足2元一斤,而且特別滯銷,商家多慘淡經營,色素提取業(yè)要貨高峰期也不見好轉,在湖南山頭坑尾,很多農民都不屑于栽種這種植物。
而康緣藥業(yè)的主打產品“熱毒寧”卻是梔子需求大客戶,熱毒寧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銀花、梔子等制成的澄明液體。2009年下半年,熱毒寧注射液開始熱銷,直到今年下半年,熱毒寧注射液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前三季度該產品銷售額翻了一倍多,達3.5億元,占了康緣藥業(yè)臨床藥品銷售總額一半。
東方證券分析師李淑花認為,導致康緣藥業(yè)熱毒寧熱銷的原因有三個,首先是該公司新廠建成,產能瓶頸解決;其次是熱毒寧注射液增加流感(高熱)適應癥;另外熱毒寧成為進入醫(yī)保目錄的新藥品種。
從去年的采摘季開始,據一位福建籍網售梔子的中間商向記者透露,今年的新鮮黃桅子價格比往年高很多,而且目前價格還在變化。“十月初商販子在農戶的收購價是每斤1.5元,到近幾天價格已經漲,也只是每斤2.9元。而中藥材市場上,梔子的交易價開出了6元一斤的價格,干貨價格高達27元。”
此外,熱毒寧的另一主要成分金銀花價格也直線飆升,金銀花終端價每克0.62元,“湖南產的金銀花上半年才四毛多一克。”深圳某藥鋪店員稱。
據康緣藥業(yè)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中藥材成本平均同比上升了53%,盡管該公司資料聲稱,熱毒寧注射液原料包含金銀花等三種藥材在成本中占比較低,即使金銀花價格繼續(xù)上漲,影響也在公司可控范圍之內。但數據顯示熱毒寧注射液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了12.76 個百分點。
除了康緣藥業(yè),華潤三九在第三季度報告中也表示,公司成本費用控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部分原材料及輔料價格上漲較快,成本上升使OTC、中藥配方顆粒業(yè)務毛利率有所下降。
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下半年九成中藥材價格都在上漲,多數漲幅在30%以上,部分已經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參,半年價格漲幅高達500%。云南白藥、白云山等主要中成藥企業(yè)皆在財報中表示承受一定的毛利率壓力。
多重流通重疾
記者從深圳一家中藥鋪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在湖南,一斤新鮮金銀花約4-6元,干花約20-35元一斤。經過多重轉手后,該店鋪從中藥市場上買來的金銀花每公斤均價約100元。若質量較好的山東產金銀花價格則在每公斤120-140元之間。
“這是上半年價格,現在我們都不敢去市場進金銀花了,每公斤450元,翻了三倍多!在山東等地,上等金銀花甚至被炒到600元一公斤。”該店員說。
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70種名貴藥材之一,也是國家重點治理的38種名貴中藥材之一,三分之一的中藥方劑中用到金銀花,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療效甚佳,成為非典、甲流、手足口等防治處方的首選藥。
今年上半年,少數金銀花種植農戶預計價格將上漲,捂花惜售,在山東,上等金銀花的農戶出售價從80元一斤上漲到120元。而在終端,則從140元炒到600元。
中藥材業(yè)內專家傅青主認為,中藥材流通中間環(huán)節(jié)過多,給資本的介入提供了最為便捷的渠道和溫床。“中藥材一直是邊緣農副產品,靠分散隨意生產方式來供給下游產業(yè)鏈的運轉,且中藥材十年低價,種植周期長,主糧價格持續(xù)增長,導致很多農民忽略了中藥材可產生的收益,中藥材種植信心受挫。”
傅青主表示,近幾年疫病多發(fā),新的醫(yī)改推動醫(yī)藥擴容,推動了對中藥材的需求量。要實現中藥材的價格穩(wěn)定,必須回歸其價值,激勵農戶種植,提高供應。傅青主分析認為,此輪中藥材漲價,部分品種漲幅過激,部分價值回歸。
湖南千金養(yǎng)生坊健康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單蔡翔認為,農產品和農副產品價格整體上漲,對同樣具有農副產品性質的藥材漲價有明顯增遞作用,這與農業(yè)土地價值及勞動力價值整體上漲相關,長期來看中藥材上揚趨勢會持續(xù)。
因此,由于中成藥多為普藥,很多藥價受到政策限制,單蔡翔表示,藥企很難使藥材漲價轉化為中成藥價格上漲,企業(yè)不得不通過內部消化來化解成本壓力,或者企業(yè)想辦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擠掉中間資本炒作的成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