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歲的女兒扶著90歲高齡的老母親在捐獻遺體協(xié)議上按手印
南充紅十字會已為這對高齡母女辦理捐獻手續(xù),90歲的鄧老太成為當?shù)啬挲g最大的遺體捐獻者
南充有一對普通的母女,母親90歲,女兒70歲。女兒提出捐獻遺體,老母親對此不僅贊同,而且自己也要捐獻遺體。
11月1日,南充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這對高齡母女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xù),她們的編號分別是第17、18號。其中,90歲高齡的母親鄧老太是南充目前年齡最大的遺體捐獻者。
七旬女兒考慮后事:人死了,遺體還有用
“人死了,遺體對國家還有用!”3個月前,南充城區(qū)南門壩社區(qū)居民章志華天天都要在心里默念好幾遍?吹缴磉呉粋個老人都在做壽衣、壽鞋,70歲的她也想到該考慮自己的后事了。
有一天,好友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南充有人捐獻遺體,以做醫(yī)學研究。聽到這個消息,章志華竟然有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她想,火化下葬的話,不僅浪費社會資源,也增加了兒女的負擔,是不是也像別人那樣,把遺體捐獻出來呢?
她怕兒女們不同意,先獨自一人偷偷跑到南充紅十字會去咨詢,得知遺體捐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國家正在大力提倡。
老伴去世后,章志華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她的母親鄧叔芬還健在,已是90歲高齡。
老伴過世后,鄧老太由女兒和外孫、外孫女贍養(yǎng),現(xiàn)在住在敬老院里。
九旬老太愿望樸素:做得對,我支持女兒
女兒是娘的心頭肉,母女倆平時無話不說;氐郊依铮轮救A最先向老母親說起捐獻遺體的事。
“原來是死后把自己捐出去救人、幫人啊,這個我同意。”鄧叔芬覺得,不拖累后代,而且還能幫助他人,這事實在太好了。“我這輩子吃了太多苦,養(yǎng)大了幾個孩子,F(xiàn)在我老了,跟著女兒走吧,她做的事情是好事。”讓章志華意外的是,老母親也表示要捐獻遺體,這一決定讓章志華感到很溫暖。
兒女們對此會是什么意見呢?章志華的女兒王芳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多少有些意外,“盡管早就聽說有遺體捐獻,但落在自己親人身上,一時還是難以接受。”
章志華說,死后捐獻遺體,有用的器官可以用在別人身上,延續(xù)生命;遺體捐獻出去,還為兒女們減輕了負擔。
章志華在兒女面前說了兩三次,稱自己主意已定。“想來想去,覺得媽媽和外婆做得很對,我們還反對什么呢?”王芳說,說不定等她老了,也會
學習母親和外婆,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
如愿辦理捐獻手續(xù):踏實了,這是做好事
11月1日,久違的太陽出來了,在南充一家敬老院里,身體不好的鄧叔芬撐在一根小板凳上,身體隨著板凳移動。章志華一直湊在母親耳邊說著什么。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專程上門來為鄧叔芬老人辦理遺體捐獻手續(xù)。之前,章志華剛剛在紅十字會辦好了手續(xù),她是南充第17例遺體捐獻者。母親鄧叔芬緊隨其后,編號18,她也是南充目前年齡最大的遺體捐獻者。
在捐獻協(xié)議書上按下手印時,鄧叔芬笑了。她看了女兒一眼,用力地在協(xié)議書上按下鮮紅的指印,口中還喃喃自語:“這是好事啊!”
手續(xù)辦完,心里也踏實了。章志華說,自己身體還很健康,兒女們從開初的難以接受,到現(xiàn)在的支持和理解,讓她很有成就感,也很感謝兒女們的理解和支持。一些老年朋友也覺得她很了不起,還向她咨詢遺體捐獻到底是咋回事。
善舉永遠值得尊敬:重慶專門建有紀念碑
工作人員向90歲高齡的鄧老太頒發(fā)了榮譽證書,并輕聲朗讀證書上那些文字: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寶貴,遺體(角膜)捐獻者卻戰(zhàn)勝了短暫,使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獲得永恒。鄧老太耳背,不一定能聽懂對方讀的什么,但她臉上浮現(xiàn)出了難得的微笑,心里顯然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如果沒有眼疾,一個人的眼角膜,至少能讓兩個人重見光明。
四川省紅十字會眼庫南充登記接待站負責人蒲泊寧介紹,遺體捐獻者去世后,他們將在第一時間通知省紅會眼科專家來取走角膜,同時通知重慶第三軍醫(yī)大的專家來接收遺體。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后,遺體將以最快速度拉回重慶第三軍醫(yī)大作技術性處理。
“大愛留人間,這種善舉永遠值得人們尊敬。”蒲泊寧介紹,重慶專門建有紀念碑,上面銘刻著遺體捐獻者的名字,每年清明節(jié)都要舉行隆重的公祭,家屬也可前往祭奠。
文/圖華西都市報記者蘇定偉
“死后捐獻遺體,有用的器官可以用在別人身上,延續(xù)生命;遺體捐獻出去,還為兒女們減輕了負擔。”——70歲的章志華說
“死后把自己捐出去救人、幫人,這個我同意。”
——90歲高齡的鄧叔芬覺得,不拖累后代,而且還能幫助他人,這事實在太好了
“盡管早就聽說有遺體捐獻,但落在自己親人身上,一時還是難以接受。”
——章志華的女兒王芳第一次聽到媽媽和外婆準備捐獻遺體的消息時,多少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