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美國懷疑這兩次反導攔截試驗的主角就是中國最新型防空導彈紅旗-19。
而軍方媒體公開發(fā)表的文章中曾透露,紅旗-19導彈于2003年首次試射,2009年定型。其他途徑得到該導彈的信息包括,使用了35公斤動能殺傷部,性能與增程型薩德(THADD)較為類似,此外中國的導彈一般是俄羅制導彈發(fā)展而來,因此可以根據(jù)這兩個推斷對紅旗-19做出一些推斷。
在紅旗-19以前,中國進行反導攔截的導彈一般是俄羅斯的S-300,該導彈的最大射高為25千米,其中S-300PMU1最大末端速度6馬赫,其他型號末端速度為3馬赫。但是很明顯,這兩款導彈都是末端攔截,攔截窗口極小,假設彈道導彈末端以10M速度向下俯沖,俯沖角度為30度,從進入導彈射程到最終落地爆炸,僅僅需要8秒時間。而就算是最快的S-300PUM1,在 8秒內(nèi)加速到6馬赫,也僅僅只能跑8.16公里。
解放軍裝備的紅旗16防空導彈
這樣導致攔截窗口極小,基本無法攔截住洲際導彈,但這需要近30倍的重力加速度,如果需要末端機動碰撞目標,那么,還要超過這一數(shù)字,導彈體有可能會受不了解體,因此S300只能對短程彈道導彈進行一定的攔截。中國顯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jié)局。
而美國的THADD系統(tǒng)射高150公里,射程30-200公里,能在大氣內(nèi)外對導彈進行有效攔截,增程型薩德則射高可以提到到450公里左右,實際上,攔截洲際導彈,因為末端速度太快,而且中美俄印等主要國家的彈道導彈末端都帶有機動和字母彈頭,攔截窗口極小,攔截成功率很低,因此中段和初段攔截就是重中之重。
解放軍裝備的俄制S300防空導彈
美國有完善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可以在初段,中段,末端進行三層防御,可以利用天基紅外衛(wèi)星測到導彈發(fā)射的尾焰進行頻譜分析。然后確定導彈發(fā)射,然后利用國防支援衛(wèi)星提供早期粗跟蹤,然后想部署在重要關口的X波段雷達進行預警交班,X波段雷達進行精確跟蹤,引導攔截導彈進行攔截。攔截導彈復合制導模式下,接受雷達測繪的導彈數(shù)據(jù),然后利用彈載計算機計算出自身應該有的飛行軌跡,而后飛向彈道導彈,在末端打開彈載雷達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