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qū)某報廢武器彈藥銷毀站工程師陳林經常說:“只有時刻把責任兩個字裝在心中,再大的危險也能面對。”但有的時候,危險遠比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有一年深秋,站里集中銷毀一批彈藥。那天銷毀的彈藥比較多,整整填滿了3個大坑。由于數量多,陳林特意把銷毀場的掩體進行了加固。
越擔心,就越容易出情況。人員隱蔽好后,點燃導火索,眼看著火苗迅速向前躥,“轟!轟!”3個裝坑只響了兩聲,其中1個坑的炸藥沒炸。
現場瞬間凝固!大家屏住呼吸,耐心等了30分鐘,還是沒有任何動靜。銷毀場上最忌諱的事發(fā)生了,不但沒有銷毀彈藥,反而埋下了不定時的炸彈,在場的技術骨干急了,爭著去排險。
“誰都不許上!我來!”陳林大喊一聲便跨出掩體,沿著陡峭的山坡,貓著身子向50米外的炸點爬去……
到達炸點,陳林看到外露的導火索已經燃盡,按照理論,坑內的彈藥有隨時爆炸的可能。他小心翼翼地扒開土層,重新把雷管接好,爬回掩體點燃導火索,成功施爆。
拆彈工作就像是把老虎從籠子里放出來,危險性大,一個細小的操作失誤都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只有時刻心系安全、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一次,陳林組織某型坦克炮彈引信拆解。作業(yè)結束時,他發(fā)現回收的引信少了一枚。此時天色已晚,勞作了一天,官兵們累得直不起腰來。大家都建議明天裝運時再找。
“戰(zhàn)士休息,8名干部留下,逐箱找!彼彩菐艘恢闭业酱稳樟璩績牲c,才從9000多個箱子中找到丟失的引信。
近幾年來,陳林帶隊每年都要完成上千噸彈藥的銷毀任務,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起人員傷亡。他用過人的膽識和過硬的素質,撐起了彈藥銷毀的一片安全天空。
陳林的本領,不僅體現在拆彈操作上,也體現在對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上。近年來,部隊陸續(xù)裝備了一些科技含量高、結構復雜的新型彈藥,這也給銷毀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為了探索更多新型彈藥的銷毀技術和工藝,陳林經常挑燈夜戰(zhàn),自己動手拆卸第一發(fā)彈,把分解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再對銷毀工藝進行補充和完善。如今,陳林已掌握9種新型彈藥的抽樣方法和銷毀技術,他研制的“TNT炸藥廢水處理系統”,更是填補了我們國家和軍隊這一項目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