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凌碩 本報特約記者 曹金平 米晉國
誰能想到,這一雙雙纖細的手,托起的竟是一艘艘如山戰(zhàn)艦——她們圓滿完成數(shù)十艘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的計劃修理,維修裝備900余套。
誰能想到,這一副副柔軟的肩,扛著的竟是一條條鐵甲“蛟龍”——她們先后40余次參與艦艇裝備重大任務技術(shù)保障,緊急搶修600余次,排除故障1000多項。
她們,就是海軍北海艦隊某艦船裝備技術(shù)保障大隊女子搶修隊,6名成員,平均年齡33歲,被戰(zhàn)友譽為綻放在大洋上的“藍玫瑰”。
“和冰冷的鋼鐵‘談戀愛’,需要投入全部熱情”
大海深處,一場演練激戰(zhàn)正酣。
“電臺突生故障,無法接收信號!”緊急時刻,女子搶修隊隊員諶麗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電臺故障點在混頻管,該管頭部直徑只有綠豆大,周圍環(huán)繞4個纖細的管腳,構(gòu)造精密度直逼“微雕藝術(shù)”。
在搖晃不停的艦體上,她拿起電烙鐵,快速精準地將4個管腳和電路板一一焊接,整個過程不超過30秒。行云流水般的動作,讓一旁的官兵嘆為觀止。
看著眼前這一幕,你很難想象她剛到單位報到時曾吃過“閉門羹”——
“上艦維修,這不是女同志能干的活。”修理所老所長把她“晾”在一邊,硬是頂了3天不愿接收。
行動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法。
穿上藍色的作訓服,諶麗每天跟著老師傅付榮亮上艦下艇,風雨無阻;看圖紙、修樣機、查電路,一身油污一身汗……
回憶這些,諶麗俏皮地說:“和冰冷的鋼鐵‘談戀愛’,需要投入全部熱情”。
這真是一場獨特的“戀愛”——約會地點:碼頭;約會方式:鉆船艙爬潛艇。如今,諶麗已成長為首屈一指的技術(shù)專家,能修理48種艦載通信裝備。
諶麗的“戀愛”經(jīng)歷,幾乎是整個女子搶修隊的縮影。破繭成蝶,一個個曾經(jīng)連扳手都拿著費勁的黃毛丫頭,如今不可思議地變成了軍艦維修各領(lǐng)域的技術(shù)能手——
王春華,基地維修技術(shù)培訓優(yōu)秀教員,參與重大保障任務20余次;
李成晶,能獨立承擔7種型號氣象裝備維修任務,先后中修艦船10條,小修艦船18條;
彭文娟,能修理保障10種導航設(shè)備,完成了400多次搶修任務;
韓海玉,編寫和修訂了11種船型、87部航海裝備艦員維修指導卡,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傅海燕,累計修理通信裝備500余部次,整理觀通裝備資料40余萬字……
付出青春全部的熱情,她們最終收獲了大洋上的藍色“愛情”。王春華感慨地對記者說,其中艱辛,如海水般苦澀;其中幸福,如浪花在跳躍。
“站在軍艦最高的地方,我看到了自己的美麗”
這一幕,彭文娟終生難忘——
那年夏天,即將遠航的海冰723船,加裝在桅桿頂端的設(shè)備出現(xiàn)故障。接到消息,她想都沒想,拿起一根防護繩纏在腰間,直奔碼頭。
30多米高的桅桿直刺藍天,那是軍艦上最高的地方,此前她從沒有上去過。
海風獵獵,她隨著吊車“飛到”桅桿頂部。向下看了一眼,海水白花花一片,巨大的眩暈感剎那間包圍了她。此時,艦上的官兵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絕對不能退縮!”她深深吸了一口氣,掏出工具開始檢修。半個小時后,故障順利排除。
這一刻,她的勇敢贏得了官兵們熱烈的掌聲。她美美地享受來自戰(zhàn)友的這種認可,因為“站在軍艦最高的地方,我看到了自己的美麗”。
詩人說,他人的眼神,能照出自己的美麗。彭文娟第一次到某船修理,迎來的是戰(zhàn)友不信任的目光:“這可是重要裝備,你能修好嗎?”如今,看到她上艦保障,戰(zhàn)友們說:“彭工來了,問題就能解決了。”
從懷疑到信任,透過戰(zhàn)友眼神的變化,女子維修隊每名成員都讀懂了自身的“美麗”。
艦艇裝備搶修是苦活、累活、急活,也是危險活,不僅需要體力、勇氣,更需要智慧。
在大隊黨委的支持下,她們精心編寫了10余部船型、80多部“航海裝備艦員維修指導卡”,將復雜的裝備維修原理轉(zhuǎn)化為通俗易懂的維修小知識,制作成裝備維修保養(yǎng)知識卡片,發(fā)到各個艦艇,有效提高了艦員的自修能力和科學管裝用裝意識。
緊跟海軍裝備轉(zhuǎn)型建設(shè)步伐,身在一線的女子搶修隊近年來不斷“充電”,其中5人獲得了研究生學歷。諶麗完成了《某新型導彈護衛(wèi)艦通信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與研究》,為海軍艦艇通信系統(tǒng)研制改進提供了重要參考;李成晶主持研發(fā)了簡易風速傳感器;韓海玉對某特型裝備保密系統(tǒng)進行軟件升級,極大地提高了裝備安全系數(shù)。
目前,傅海燕和彭文娟一起承擔起建設(shè)大隊信息中心的重任。傅海燕充滿信心地告訴記者,信息中心建成后將可以對轄區(qū)內(nèi)的每一艘艦艇、每一套裝備實行遠程會診、全時監(jiān)控……
“我的愛人,這是我送給我們最珍貴的新婚禮物”
清晨,某軍港碼頭,汽笛長鳴,一艘剛剛修復好的軍艦即將啟航。
此時,一輛婚車開上了碼頭。海風中,新娘和新郎攜手佇立,凝望著軍艦慢慢駛離。新娘深情地對新郎說:“我的愛人,這是我送給我們最珍貴的新婚禮物”。
這浪漫的場景,出現(xiàn)在女子搶修隊隊員李成晶的婚禮上。
就在婚禮的前一天,李成晶還在這艘軍艦上忙著巡檢。她發(fā)現(xiàn)了海圖傳真機有一根保險即將熔斷,及時排除了隱患;槎Y當天,在李成晶要求下,婚車臨時改變了路線。為了彌補自己對愛人的歉意,她準備了這份特殊的新婚“禮物”——目送自己保障的艦船順利起航,分享這自豪的一刻。
“我們首先是軍人,然后才是女人。”李成晶說,選擇了軍旅,選擇了艦船裝備維修這個職業(yè),注定要比別的女人付出更多。
采訪中,記者聽到了女子維修隊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
幾年前,諶麗的丈夫王強在一次任務中遭遇車禍,石膏從腳后跟打到腰部,無法動彈。偏偏此時艦艇要出航,諶麗帶人連夜加班修理檢試。無奈之下,諶麗從單位借了兩部對講機,一部放在愛人床頭,一部自己帶在身邊。當丈夫需要翻身、上廁所時,她忍著眼淚,在艦上一手拿著電烙鐵一手給鄰居打電話,托人幫忙照看。
彭文娟2006年考取東北大學讀研深造。不巧的是當時有了身孕。論文答辯當天,她和丈夫帶著出生2個月的寶寶一起來到考場。經(jīng)過一家三口的“共同”努力,彭文娟順利通過答辯。
韓海玉的丈夫時常出海,她自己也是天天跑碼頭,很難顧上家。沒辦法,女兒兩歲就被送進了幼兒園……
然而,生活中的重重艱苦,絲毫沒有動搖她們?yōu)閼?zhàn)艦保駕護航的信念。就像海燕喜歡飛翔在大洋波濤之間,穿慣了藍色作訓服的她們,已深深愛上了艦船裝備維修這個職業(yè)。
諶麗一直記著“老師傅”付榮亮曾諄諄教導她的話:“咱干的活關(guān)系著戰(zhàn)士的生命,馬虎不得!”
今天,諶麗自己感悟說:“撫摸著那一臺臺修好的機器,就如同愛撫著自己的孩子;聽機器正常運轉(zhuǎn)的聲音,就如同欣賞美妙的音樂!”
這也是女子搶修隊共同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