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軍 曹俊峰
今年征兵工作改革的一大亮點,是全面實行接兵部隊晚來、少來,兵員質量由兵役機關“負全責”的征接兵方式。此舉減輕了部隊負擔,明確了征接雙方責任,同時也對兵役機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兵役機關要切實強化“負全責”的意識,以問責促盡責,確保為部隊輸送優(yōu)質兵。
營造問責氛圍。近幾年,地方煤炭、食品、醫(yī)療等行業(yè)紛紛掀起問責風暴,對促進和規(guī)范行業(yè)秩序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給做好征兵工作帶來有益啟示。各級必須強化問責意識,大力倡導“誰怕問責誰有鬼,誰抓問責誰受益,誰不問責誰吃虧”的良好風氣,充分發(fā)揮問責的督導、警示和約束作用,使征兵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人員都處在問責制的“磁場”中。
創(chuàng)新問責機制。征兵工作既要講自律,更要重他律,靠“第三只眼”去約束監(jiān)督、矯正規(guī)范。兵役機關應結合實際,積極構建軍地協(xié)作、上下一體的問責體系,實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考核,使監(jiān)督有依據(jù),問責有抓手。只有把責任追究制度貫穿于征兵工作全過程,事前打“預防針”,事中念“緊箍咒”,事后算“明白賬”,才能切實管住征兵的人,管好征兵的事,實現(xiàn)兵員質量、廉潔水平的“雙提升”。
注重問責時效。征兵工作時效性強,如果問責滯后、反應“遲鈍”,就難以發(fā)揮應有效果。因此,必須準確把握問責時機,及時糾正征兵過程中的失職瀆職問題,對不正確履行征兵職責、違規(guī)操作等行為,要堅持“有過必查、違紀即處”,不搞“秋后算賬”,不講“下不為例”。懲處“慢三拍”,必然會導致問責導向作用淡化,警示作用弱化。
把握問責標準。征兵工作政策性很強,問責既要嚴之有理,又要嚴之有方。只有獎懲分明,才能促使征兵工作人員自覺養(yǎng)成守法、守責、守信意識。合理區(qū)分征兵問責的責任,既不能讓個人為集體責任當“替罪羊”,又不能把集體作為個人逃避責任的“避風港”,造成實際上的“問而不責”;同時,要堅持上下左右、軍地內外一個標準,防止制度走樣,流于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