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長江這段話有好幾個信息值得我們去解讀。現(xiàn)在的春晚政治味越來越濃,央視領導對春晚的重視越來越空前,春晚剛辦的那幾年,文藝是晚會的主旋律,讓全民同樂是晚會的目的,這幾年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有一只無形的手在指揮者春晚,春晚的“文藝”越來越淡化,主持人、演員說話都越來越“政治”,正是因為這樣,春晚越不敢輕易使用年輕演員。
年輕演員上不了春晚,而像潘長江這等老字輩的春晚?停驗樵缫“名聲大震”,他們對春晚不像10年前那樣“一往情深”了,以前上春晚就是為了出名,現(xiàn)在名有了,那利呢?據(jù)宋丹丹說,她上一次春晚,得到的酬勞是3000元,這樣的“勞務費”還不夠潘長江、宋丹丹們一次“茶水錢”,也難怪他們“沒時間”陪春晚導演玩,兩個月的時間他們要賺多少錢?有時礙于面子,擠出時間上春晚,擠出來的時間還能出什么好作品?
春晚籌辦了20多年,培養(yǎng)出一大批如趙本山、潘長江、蔡明、鞏漢林、馮鞏等明星大腕們,春晚讓一介草民的他們,被全國大多數(shù)人民喜愛。以前春晚在她們心里“重如泰山”,現(xiàn)在這些“老臉們”也覺得在春晚上戲耍很無趣,就轉行搞起了來錢的“副業(yè)”,他們上春晚就是應付。他們和趙本山不一樣,趙本山看重春晚是為了借這個平臺打響徒弟知名度,私心太重的趙本山為了徒弟,還在春晚上出賣他那張老臉。正是因為這樣,老百姓不像10年前那樣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就圍在一起看春晚了。春晚越來越無趣,還有多少人關注呢?
潘長江說,現(xiàn)在他不會為了春晚“犧牲了兩個月的時間,摸爬滾打起早貪黑地在劇組里排練”,讓央視領導心寒。從藝人角度來說,潘長江就是春晚的“兒子”,是春晚把他“培養(yǎng)成人”的,沒有春晚,哪有潘長江的今天?春晚“養(yǎng)”了這么個不孝的兒子,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你是春晚培養(yǎng)的人,一年拿出兩個月時間報答“父母”一下都不愿意嗎?其實和潘長江有同樣想法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這到底是誰的悲哀?
所以,潘長江炮轟春晚的弦外之音就是,他們現(xiàn)在的名氣有了,為了春晚哪怕排練兩個月,只要春晚給得出合理的演出費,他們就愿意,只有他們這批大腕們盡心盡力為春晚節(jié)目排練,春晚就一定會出現(xiàn)經(jīng)典之作。市場經(jīng)濟了,一切為人民幣服務,觀眾在他們心里是“上帝”,那時臺上逗你玩說的,別真當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