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訴狀令華陽科技的重組更添變數。
在經過一年的等待卻始終無法獲得華陽科技控股權之后,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一紙訴狀將華陽科技現任大股東華陽集團告上法庭,要求后者履行股權轉讓事宜。
華陽科技5月19日發(fā)布公告稱,曼哈頓集團就華陽集團與曼哈頓集團股權轉讓事項將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寧陽縣國有資產管理局起訴至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曼哈頓要求華陽集團將動用的保證金5000萬元歸還到指定賬戶中;同時承擔動用保證金的違約責任,并支付違約金、差旅費及律師代理費損失5010萬元。并請求法院判令華陽集團和寧陽縣國資委繼續(xù)按合同約定價格履行股權轉讓合同。
而與此同時,曼哈頓方面的代表——華陽集團董事長費玄泓也提出了辭職。
經記者多方調查,轉讓價格問題是雙方遲遲未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原因。而圍繞股權轉讓協(xié)議,華陽科技新老股東的糾葛也顯得迷霧重重。
“華陽集團的事情都是寧陽縣政府說了算,曼哈頓主要是和縣政府在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本報記者致電寧陽縣政府和國資局,均未獲得正面回應。
價格爭議
5月19日發(fā)布的訴訟公告稱,“由于雙方就重組事項存在較大分歧,股權轉讓協(xié)議尚未簽訂。”華陽科技證券部的一位人士明確告訴記者,所謂的“較大分歧”,指的是雙方在轉讓價格上存在分歧。
2008年12月9日、12月15日,華陽科技分別刊登了《重大事項暨停牌公告》及《關于國有股轉讓進展情況的公告》,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征集的方式轉讓持有的華陽科技全部股份,2009年5月4日,華陽集團收到上級文件批復,同意華陽集團以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xié)議轉讓所持華陽科技全部38.31%股份。
經過公開征集,華陽集團在2009 年6月24日確定曼哈頓集團為本次股份轉讓的受讓方。華陽集團擬將持有的華陽科技25.1%的股份轉讓給曼哈頓集團,華陽集團仍持有剩余13.21%的股份。
2009年6月10日,華陽集團擬協(xié)議向曼哈頓轉讓占華陽科技總股本25%以上的國有股份,轉讓價格不低于3.3元/股。但時隔一年有余,股權協(xié)議卻尚未簽署。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具體談判的雙方是曼哈頓和寧陽縣政府。“寧陽縣政府方面認為,二級市場股價這么高,覺得給曼哈頓不對。”該知情人士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8年12月9日,華陽集團擬轉讓所持華陽科技股份以來,華陽科技的股價一路上揚,最高時曾漲到11.5元,截至2010年5月20日收盤價為6.92元,是雙方約定價格3.3元每股的2倍多。
“現在主動權在寧陽縣政府手中,他們并不報價,卻一直聲稱和曼哈頓的合作不變。”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上海一位律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轉讓價格的確定,需要以書面的協(xié)議為準,對于國有股權的轉讓,還需要符合證監(jiān)會的有關規(guī)定。如果雙方之前對價格有了書面的確認,那么轉讓方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價格來履行。
信息披露謎團
除了價格分歧外,簽署協(xié)議的延遲,似乎另有隱情。自重組以來,華陽科技的公告有頗多令人費解之處。
2009年8月21日公告稱,“近日,寧陽縣委縣政府召開華陽集團中層正職以上人員會議,會上,縣政府宣布了華陽集團人事任免事項,任命費玄泓為華陽集團董事、董事長;林育杰為華陽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費玄泓、林育杰此前分別為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副總經理。
而5月19日其訴訟公告中卻稱,“2009年6月,曼哈頓集團派駐其監(jiān)事會主席費玄泓,副總經理林育杰進入華陽集團,寧陽縣國資局任命費玄泓任華陽集團董事長,林育杰任華陽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
記者從可靠途徑獲悉,該次華陽集團中層正職以上人員會議召開的時間是2009年6月8日,在會上,寧陽縣領導宣布了上述任命,曼哈頓方面的代表還有獲任華陽集團財務總監(jiān)的顧麗梅。
那么,為什么控股股東華陽集團如此重要的人事變動要延遲2個多月才公布呢?
更令人不解的是,華陽科技2009年6月9日公告稱,6月8日接到華陽集團通知,收到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遞交的《意向受讓資格申請書》。經過溝通,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表示退出,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有限公司尚未表示退出。
公告同時指出,“目前,華陽集團正在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意向受讓方進行盡職調查和洽談,能否確定其為最終受讓方尚具有不確定性。”
既然尚未確定曼哈頓為股權受讓方,那又為什么任命曼哈頓方面的代表為華陽集團的高管呢?
此外,對于被曼哈頓起訴,華陽科技的信息披露也顯得遮遮掩掩。
5月11日,華陽科技發(fā)布公告稱,根據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0]黑高商初字第11號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華陽集團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9990512股及孳息被凍結。
但對于被凍結股權的原因,公告卻沒有提及。
“華陽是后來在山東省證監(jiān)局的要求下才補發(fā)了訴訟公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重組前景未明
在訴訟公告中,曼哈頓要求華陽集團將動用的保證金5000萬元歸還到指定賬戶中;同時承擔動用保證金的違約責任,并支付違約金、差旅費及律師代理費損失5010萬元。
華陽科技證券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保證金肯定是動用了,不然怎么會打官司?”至于動用保證金至何處,該人士則表示,“應該是用于生產經營吧,但與上市公司無關。”
資料顯示,2009年5月6日-2009年5月12日,經過公開征集,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哈爾濱曼哈頓多元集團有限公司分別遞交受讓申請,并支付締約保證金人民幣5000萬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受讓方遞交保證金之后,華陽科技的很多財務數據才得以披露。“其實華陽科技存在很多問題,資產不良、負債過多、工人發(fā)不出工資等。”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華陽科技年報顯示,2008年實現凈利潤-7343.7萬元,比2007年下降748.73%。2009年實現凈利潤436.4萬元,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548.9萬元,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政府補助高達5572.5萬元。
“曼哈頓從去年6月進來華陽以后,進行了人事改革,當時走了100多人,補發(fā)了拖欠工人的工資。但今年以來,曼哈頓對公司的控制似乎出了問題,目前為止工資才發(fā)到今年2月份。”
“曼哈頓方面派來的華陽集團財務總監(jiān)和采購助理,年后就沒來過”,華陽集團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曼哈頓多元集團的人曾來過華陽集團談判多次均無功而返。”
根據華陽集團2009年5月6日公布的受讓方條件,若最終確定的受讓方拒絕簽署正式的《股份轉讓協(xié)議》,則締約保證金不予退回。
“所以曼哈頓堅持要按3.31元收購,如果不收購,就是違約。”華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在新老股東的爭斗之下,華陽科技的重組前景仍是一片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