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大股東好友鄭建明也再次增持國美股票。據香港交易所中央結算系統(tǒng)數據顯示,從10月20日至10月27日,交銀國際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23%,這部分股權被普遍認為是黃光裕友人鄭建明持有,雖然后來有所減持,但減持幅度很小,目前持股比例維持在2.21%。
黃方稱門店分拆資金充足
如果董事會審議的結果并不如大股東所愿,除了可能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大股東將非上市業(yè)務拆分,并獨立經營或將成為定局。
而實際上,大股東方面也早就在為此做著準備。據大股東方面介紹:“包括團隊組建、ERP系統(tǒng)、資金預備、擬定非上市業(yè)務發(fā)展規(guī)劃等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大股東方面已經為接收非上市業(yè)務準備了充足的資金,同時正在與國際著名私募基金洽談合作,此舉是為確保國美母集團零售業(yè)務(包括但不限于電器零售業(yè)務)及地產業(yè)務未來發(fā)展的資金充裕。”大股東方面稱。
公開資料顯示,國美非上市部分2010年中期銷售額為96.2億元人民幣,約占上市部分的39%;從盈利能力看,國美上市部分2009年度的凈利潤為14.09億元(其中收取非上市部分2.33億元管理費),非上市部分的同期凈利潤為6.28億元,達到上市部分的44.6%。
而目前,國美上市公司的門店覆蓋全國200個大中城市,門店數量到2010年年中為740家。母集團門店(即國美非上市業(yè)務)則覆蓋131個大中城市,擁有370間門店(不包括香港及澳門地區(qū)的門店)。
根據大股東與上市公司的“非競爭協(xié)議”,在不觸及大股東控股地位的情況下,非上市門店將與上市公司劃清“楚河漢界”,在對方擁有門店的區(qū)域,雙方都不得擴張。
但根據大股東方面此前公布的非上市業(yè)務發(fā)展計劃,非上市門店計劃在未來5年增加到750家,比現有數量翻倍,如果不能與上市公司全面競爭。如此大規(guī)模的擴張將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對此,鄒曉春表示,目前雙方還未拓展業(yè)務的一、二線城市基本沒有,將來開店的重點是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多半附屬在一、二線城市之下,很難界定,這就是市場空白點。而且這些三、四線城市的發(fā)展需要依托一、二線城市的門店網絡來支撐業(yè)務的發(fā)展,即使將來存在競爭關系,在三、四線城市展開競爭的可能性也很小,這些三、四線城市更多的是布局,誰先進入誰就搶得先機,后來者就很難再進入。
看來,“9·28”就像是這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zhàn)的開篇,而接下來要上演的大戲究竟還有多少出,實在很難預料。
延伸
盤點黃光裕的地產家當
從黃光裕方面一直以來的態(tài)度不難看出,那就是黃家對于這場戰(zhàn)爭以及國美非上市門店的運營一點都不愁錢。然而,近日,百億叫賣國美商都,再一次把黃光裕的家產推向了輿論的焦點,而輿論更是把此次出售與黃家獨立經營國美非上市業(yè)務需用資金聯(lián)系到了一起。
對此,黃家明確表示,出售地產資產與國美非上市業(yè)務運營無關,而是黃家梳理商業(yè)地產項目,國美商都是其中最具價值的一個。
但外界還是疑惑,黃家真的不缺錢嗎?黃家的家當究竟還有多少?對此,記者梳理了一下黃光裕旗下鵬潤地產的主要項目。
早在2009年,黃光裕方面就準備出售國美商都。據了解,國美商都規(guī)劃用地面積11.8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5.5萬平方米,其中純商業(yè)用房31萬平方米、寫字樓3萬多平方米、酒店和酒店式公寓5萬多平方米。當時,黃家對外的報價是60億。
有消息稱,2009年3月,鵬潤地產曾與中鐵置業(yè)就國美商都的轉讓進行過談判,但由于在“整體轉讓”還是“股權合作”的具體方式上存在分歧,談判于當年5月失敗。
隨著目前國美商都主體結構已經完工,并取得了房產證,黃家又開始有所行動了,而這一次的計劃是對外整體出售,報價超過100億。據悉,目前已有多方買家與黃家接觸。
近兩年,黃家梳理的商業(yè)地產項目不僅僅是國美商都,還包括建國大飯店和大康鞋城,前者已在2009年出售,轉手價為4億元(損失約1億元)。而后者雖被估價11億,但至今仍無人接盤。
有消息透露,大康鞋城并不是優(yōu)質資產,其所在的區(qū)域商業(yè)氣氛不濃,商鋪空置十分嚴重。今年年初,大康鞋城王某、萬某兩位股東就因與黃光裕家族的管理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7月,法院判決解散大康鞋城公司。
而據了解,2010年2月黃秀虹正式接任鵬潤投資董事長以來,接手了鵬潤房地產待開發(fā)的多個土地儲備項目。如國美廣場、金尊大廈、崔各莊項目、宋莊項目、上海等項目公司法定代表人均已改為黃秀虹,唯有張家灣項目和大康國際鞋城法定代表人仍為黃光裕。在這些項目中,只有國美商都與大康鞋城是成熟項目,其他都屬于土地開發(fā),甚至是只與政府草簽合同的階段。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鵬潤的商業(yè)地產項目出售成功率不高,但公司的堅持足以體現鵬潤轉型的決心。尤其在黃秀虹擔任掌門人之后,便一直調整地產經營,如加大二級開發(fā)、降低一級開發(fā)項目比例、處理一些長線項目、強調“短平快”項目的布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