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于《香港電影》雜志6月號
3月與王家衛(wèi)北師大對話《東邪西毒》,后臺閑聊時問了一句:“《一代宗師葉問》何時開拍?”卻遭墨鏡先生鄭重申明:“片名是《一代宗師》,沒有葉問。”又問:“準備拍什么?”他一笑:“有沒有看過《道士下山》?”我恍然回笑:“原來你要拍‘逝去的武林’!”

以王家衛(wèi)獨立獨行的風格,既然葉偉信的《葉問》獲得票房獎項雙重認同,他就必須另辟蹊徑!兑淮趲煛樊斎蝗辈涣巳~問,但墨鏡先生的視野已擴散到整個民國武林!妒湃サ奈淞帧房谑稣呃钪佘帲ㄒ压剩┍蛔u為“中華武學最后一個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見證者”,當年的一代宗師或開武館或開鏢局或為鄉(xiāng)紳或任民團教頭,既非白道,又非綠林,也是灰色地帶。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的?《逝去的武林》一書整理者徐皓峰又寫成一部號稱“硬派武俠小說”接脈之作的《道士下山》,展開一幅民國武林的另類畫卷,以情節(jié)詭異而細節(jié)真實獨步當下——相信王家衛(wèi)都可從中汲取靈感,否則邀請民間藝術宗師趙本山加盟豈非成了笑話?
文明越進步,對已經(jīng)消逝的歷史傳奇越感神秘,尤其是文藝家。不僅王家衛(wèi),近期圈內很火的《道士下山》、《城邦暴力團》、《俠隱》都不約而同用筆觸描摹民國武林的生活氣質。其中以《城邦暴力團》野心最大,武林幫派介入現(xiàn)代政治秘史,它不是第一個,卻是細節(jié)最真實的一部。當代臺灣植物園的幾位老人家居然是當年的武林宗師,這個橋段張大春坦承偷自賴聲川的第二部電影《飛俠阿達》。此片拍于武俠片沒落的時代,雖然戲中男主角最后練成輕功,卻依然沒有改變生活軌跡,所謂奇跡也不過是生活過程而已,所以這部有玄機的電影其實可以看做反武俠片。
張艾嘉的叔叔張北海寫的《俠隱》也是反武俠,講了半天武林情仇師門恩怨,讀者等著大打一場,師兄師弟功夫都那么好,來吧,為國鋤奸酣暢淋漓一把,結果兩聲槍響甩了大家一個趔趄,原來不用打的啊。張艾嘉的叔叔其實跟她的世伯李翰祥、胡金銓一樣,都熱衷于老北京的世俗人文,說到底,武俠、風月、小說、電影都是手段,抒發(fā)藝術旨趣才是根本。胡金銓少年生活在民國時代,與武俠小說宗師還珠樓主曾為鄰居故交,多有武林見聞掌故,自己做導演開拍《大醉俠》、《龍門客!贰ⅰ秱b女》則與張徹楚原一起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武俠電影公式,觀眾熟悉的是他們營造的武俠世界,至于銀幕上的近代民國武林,胡金銓并無涉及,反而當年多出自劉家良的功夫片,近期也有徐小明的《奪標》和葉偉信的《葉問》。
王家衛(wèi)拍《一代宗師》,以民國武林為背景,結合他以前風格,以及跟我提到的《道士下山》和《逝去的武林》,很容易想到是否民國版的《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其實王家衛(wèi)近10年間的三部半電影除了西片《藍莓之夜》,即便是《2046》,也依然沉浸在過去的旗袍時代。此番拍民國武林當然又多了長袍馬褂,但估計那份趣味情懷是去不掉的,想來《一代宗師》中葉問打拳的狀態(tài)與《花樣年華》中張曼玉拎著飯盒走路,在意境表現(xiàn)上或許并無區(qū)別;幾位民國武林宗師的眾生相,是否反映的還是現(xiàn)代都市人的關系和心態(tài)?
北師大對話那次,王家衛(wèi)說所謂風格其實就是一個作者的氣味,《一代宗師》會不會變味呢?難猜,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