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攻擊與防御是一對持久的矛盾。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越來越強,精度越來越高。為應對這種日益增長的挑戰(zhàn),世界列強都在傾力打造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其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這又推動了彈道導彈突防技術的發(fā)展。
在當今的彈道導彈中,采用電磁干擾、隱形和多彈頭等突防技術已不再鮮見,但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術之一便是彈頭末端機動變軌技術。
很多彈道導彈目前采用的彈頭末端機動變軌技術包括空氣舵控制方式和側噴發(fā)動機控制方式,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變質心機動控制的方式。我國今年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上展示了一種常核兼?zhèn)涞膹椀缹棧闶菛|風-26。
東風26
這種導彈并沒有安裝導彈控制翼面,表明它已經(jīng)采用變質心機動控制技術。那么這種技術究竟是什么技術呢?它又有什么優(yōu)點呢?這便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變質心控制技術是隨著高超音速導彈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興技術。這種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用移動質量塊的變質心控制裝置來控制導彈的飛行。
通過移動安裝在彈體內(nèi)部的若干個質量塊來改變導彈系統(tǒng)的質心位置,利用由此產(chǎn)生的氣動配平力矩,從而改變導彈的飛行速度和姿態(tài),完成導彈的飛行控制。
同傳統(tǒng)的控制方式相比,變質心控制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首先,控制裝置完全在導彈內(nèi)部,不會影響導彈的氣動布局,更有利于獲得更高的末端彈道精度,這一點對于東風-26攻擊作為移動目標的航母尤為重要。
其次,采用變質心控制裝置的導彈減小了彈頭高速再入時氣動外形的熱載荷,同時也不存在結合縫隙,所以不需要特殊解決控制的燒蝕問題。
東風26
第三,通過利用彈頭高速再入產(chǎn)生的氣動力和力矩進行姿態(tài)和機動控制,可以獲得很大的控制力和力矩,能夠避免氣動舵面控制效率低下的問題,以及使用微噴反作用控制裝置造成的燃料、結構質量、側噴擾流和羽流污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