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車載EFOGM光纖制導導彈
首先來看看美國,1995年,雷錫恩公司贏得一項價值91.1百萬美元的增強光纖制導導彈系統(tǒng)演示合同,提供8套發(fā)射裝置(每套包括1輛裝有8根發(fā)射導軌的悍馬車)、2輛排長指揮車和34枚導彈(XMGM-157B)。另外,在1998~2000年為101空降師進行擴展用戶鑒定(EUE)提供所需的4套發(fā)射裝置、1輛排長指揮車和266枚導彈。在擴展用戶鑒定完成后決定是否進入小批量初始生產階段。EFOGM是一種安裝在悍馬車上的遠程導彈系統(tǒng),可對付15km以遠裝甲車、直升機和靜止目標。該系統(tǒng)包括發(fā)射裝置(安裝在改進型重型悍馬車上),發(fā)射裝置包括射手控制臺、導彈發(fā)射控制器、導引頭圖像監(jiān)視器和戰(zhàn)斗指揮計算機顯示器。而時至今日,這個項目似乎也同“十字軍”自行火炮、瞄準線反坦克導彈等項目一樣,被美軍悄無聲息的所砍掉了。這也不能說明美國不重視光纖制導導彈的研制,畢竟美國的陸航部隊太過于強大,陸軍項目被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日本“重馬特”多用途導彈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鄰國日本。日本雖然是二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但其工業(yè)實力,尤其是軍工實力絕對不能小視。作為世界上首款投入服役的光纖制導導彈,日本96式“重馬特”反坦克導彈當時可謂風光無限,這款導彈比紅箭-10早了近20年,日本精密工業(yè)的領先程度可見一斑。96式“重馬特”多用途導彈采用光纖/紅外圖像引導方式。光纖傳輸制導技術采用光纖作為目標數據傳輸介質,數據信號在光纖密封的通道內傳遞,導彈不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彈體上沒有信標源,所以使新“重馬特”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

中國紅箭-9反坦克導彈
它在發(fā)射前無需精確識別并追蹤目標,能夠盲射攻擊不在瞄準線上的目標,還可在飛行過程中更換目標,且能精確地選擇彈著點。從理論上說,該導彈沒有作戰(zhàn)距離的限制,它的攻擊命中率與攻擊距離無關,所以使新“重馬特”的最大射程可達8000米。由于操作者在導彈的整個飛行過程中無需持續(xù)瞄準,因此,射手的戰(zhàn)場生存率得到了保證,而且如果選擇發(fā)射后不管的模式,射手可快速轉換攻擊目標,大大提高了戰(zhàn)斗效率。
以色列的“長釘”導彈已經被韓國引進
“長釘”是以色列20世紀末期自行研制發(fā)展的第四代反坦克制導武器。“長釘”堪稱是現今世界一流的反坦克導彈,它集前三代產品優(yōu)點于一身,在眾多反坦克武器中已贏得一席之地。
可以說,目前最有名的光纖制導導彈就屬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長釘-LR、長釘-ER導彈。這兩款導彈組成原理、模式與紅箭-10導彈一致,不過射程比紅箭-10短,長釘-LR最大有效射程是4公里,長釘-ER是8公里。長釘-LR除了可以打擊坦克和裝甲車外,還可以打擊低空飛行目標,比如直升機。
而長釘-ER則在戰(zhàn)斗模式中新增了發(fā)射/控制模式(Fire and Steer),在導彈發(fā)射前不需要鎖定目標,飛行員可以在發(fā)射后再進行目標選擇,并控制導彈攻擊目標最易受攻擊的部位,或者切換到發(fā)射后不管模式。因此,“長釘”系列反坦克導彈不僅適合全面戰(zhàn)爭,而且尤其適用于當今低烈度沖突。

德國的“獨眼巨人”光纖制導導彈
讓我們再回到紅箭-10反坦克導彈,與上述幾個國家的光纖指導導彈相比,紅箭-10還是具有很大優(yōu)勢的。美德兩國不比多少,其光纖制導導彈已經夭折,無論技術再怎么先進也是鏡中花、水中月。而日本的96式“重馬特”導彈服役已經近20年,而中國的紅箭-10則是近幾年才定型裝備部隊的,技術的更新換代應該毫無疑問。
唯一可圈可點的是以色列的“長釘”系列反坦克導彈,但考慮到“長釘”系列已經進行了數次改造升級,而紅箭-10不過是基本型,那么日后的升級工作也必將經行,所以以色列的“長釘”并未占有太多的優(yōu)勢。而紅箭-10在射程方面已經是上述幾種導彈之中最遠的,不要小看這兩公里的距離,在戰(zhàn)場上很可能就會決定一個反坦克車組的生死。至于紅箭-10的威力,以紅箭-9的數據為例,其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可達1200毫米,并可擊穿攜帶標準反應裝甲的320毫米/68°的均質裝甲鋼靶,這一穿甲能力可以摧毀世界上任何現役主戰(zhàn)坦克。
紅箭-10的穿甲數據雖然沒有曝光,但相比紅箭-9而言肯定只高不低,再加上攻頂模式,對現在各國的所有主戰(zhàn)坦克而言,都可以做到“一擊必殺”。可以說,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列裝,必將使中國在反裝甲領域更上一層樓,甚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