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加爾各答”搬上航母
2014年7月10日,印度首款區(qū)域防空驅逐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首艦交付印度海軍,盡管該艦性能存在諸多局限,但至少在體系上印度首次具備了相對可靠的艦隊區(qū)域防空能力。而從最新公布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下水的圖片中來看,其在島形建筑頂部前后各有一個突出的雷達基座,每個基座分別裝備2座相控陣雷達天線,從而覆蓋全部360度的全向探測范圍(前基座兩面雷達負責前方、右側,后基座兩面雷達負責左側、后方)。值得注意的是,從雷達基座的體積以及開口尺寸來看,其裝備的雷達必然是“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的以色列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與之相對應的,“維克蘭特”號很可能裝備等同“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的導彈武備——32枚垂直發(fā)射的“巴拉克”1近程艦空導彈、32枚“巴拉克”8型中程艦空導彈(裝備“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可能性不大)。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回顧世界航母的發(fā)展歷史不難看出,蘇聯(lián)是在航母上裝備相控陣雷達與導彈垂發(fā)系統(tǒng)的開創(chuàng)者,其最早在“基輔”級航母4號艦“戈爾什科夫”號上裝備了“天空哨兵”無源相控陣雷達與SA-15型垂發(fā)艦空導彈。隨后,“庫茲涅佐夫”號、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均為航母裝備了相控陣雷達與垂發(fā)艦空導彈。與之相比,始終未給航母裝備高端雷達的美國,其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也破天荒的裝備了AMDR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卻并未裝備垂發(fā)艦空導彈。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除“福特”級航母之外,包括“維克蘭特”號航母在內的其他所有裝備相控陣雷達與垂發(fā)艦空導彈的航母,其出發(fā)點都是源于本國護航艦隊在防空、探測方面的短板,因此航母不得不自己承擔起一定的探測、防空任務。但相比同類航母,“維克蘭特”號雷達與導彈的設置卻顯示出了更先進、現(xiàn)實的設計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