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的標題為《F-35A大迎角作戰(zhàn)機動》,內容分為目標、測試項目、任務實施、評述、結論和建議等部分,其中在評述部分重點介紹了能量機動性、俯仰率、大迎角及其相應范圍、機炮防御和后向視野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但也省略了一些涉及密級的內容。
這份簡報并不保密,但是標有“僅供官方使用”字樣,因此較為客觀地反映了F-35戰(zhàn)斗機機動性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局限,顯然對F-35計劃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此次公開的簡報樣本可能是一份底稿,并未透露試飛員及其相關人員的姓名,然而在今年4月初,美國《航空周刊》就在一篇報道中提到了承擔此次模擬對抗任務的是洛馬公司的試飛員大衛(wèi)·納爾遜。
納爾遜在談到F-35A原型機的機動性時,從多個方面指出了存在的設計問題。他在簡報中稱,這種昂貴的新型隱身戰(zhàn)斗機在試圖擊落敵機或閃躲敵方的機炮攻擊時,無法足夠快地盤轉或爬升,并且措辭嚴厲地寫道:“F-35戰(zhàn)斗機在格斗中處于明顯的能力劣勢,駕駛者可能很快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