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選唯一參選人立法副院長”洪秀柱以總支持度46.203%高標(biāo)通過30%民調(diào)門檻,將獲黨中央提名參選,黨主席朱立倫中午與洪秀柱會面,雙方就2016年兩項大選深入晤談,會后決定整合選舉團隊,黨中央提供競選辦公室,全力輔選強化政權(quán)保衛(wèi)戰(zhàn)。
同時,筆者認為,臺灣和過去的氣氛不同,氣氛顯得活躍輕松了,大家有如輕裝上陣,反而信心提升了。當(dāng)然,各路國民黨選舉活躍人士在一起十分熱鬧,但說的都與洪秀柱上陣的策略有關(guān)。
大家起先對她忽然挺身而出感到好奇,我告訴他們,國民黨男丁不旺,陽氣不足,生不出總統(tǒng)了,非得洪秀柱這位花木蘭出來挑擔(dān)子了。有人說這也是預(yù)料中的,朱立倫和洪秀柱談過,如果還是按照過去馬英九那套和今天的蔡英文接戰(zhàn),恐怕根本不行,臺灣如今民情是“喜歡新人”和“反感統(tǒng)獨”。
更進一步講,“女總統(tǒng)”這個概念已經(jīng)被臺灣青年一代看成是突破僵局的象征,是新時代的標(biāo)志,洪秀柱恰恰迎合了這個潮流。
洪秀柱
我也和大家談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把這次助選每一步都安排到位,這可以從助選節(jié)奏層面上策劃安排。
我個人的看法是,分三個主要步驟,這與過去臺灣選情發(fā)展過程分析經(jīng)驗息息相關(guān)。洪秀柱第一輪以46%民調(diào)支持勝出,這叫“先聲奪人”,她打破了“國民黨無男兒”的困局,打了民進黨一個措手不及,更搶了王金平的風(fēng)頭,一方面批判了國民黨的老款式,樹立了清新形象,另方面抓住了全球華人的注意力,迅速聚集了臺灣年輕人的支持,也鼓舞了老國民黨人士,可謂“奇兵先捷”。
民進黨目前的對策是“以靜制動”,先是謝長廷調(diào)侃“黃河水泛濫”,故意做高姿態(tài),顯出“大人不與小人爭”的態(tài)度,矮化洪秀柱形象,然后民進黨暗中鼓動王金平奪回競選人位置。
金平這個人老謀深算,我看這個人和當(dāng)年李登輝類似,藍皮綠肉,占著國民黨資源,為臺獨著想,這次他盤算最后出臺競選,扮演臨危受命的形象,不是為打敗蔡英文,而是為建立國民黨內(nèi)霸主地位,洪秀柱一出手,他就著急了,開始不斷搞小動作。
我個人認為王金平會給洪秀柱不斷設(shè)立圈套,很可能最終迫使她和國民黨分裂,走同當(dāng)年宋楚瑜一樣的路。
蔡英文
第二個階段是“針鋒相對”,洪秀柱先做到了“奇兵報捷”,跟著來的就是要與蔡英文針鋒相對,蔡英文兩岸關(guān)系模糊,她就要清晰;蔡英文缺少九二共識,她就要突出“整個中國”形象;蔡英文賣弄美國支持,她就要反駁對美國的幻想。
蔡英文過去擅長于“追趕者”(underdog)的角色,總是讓國民黨先出招,然后個個擊破,這次洪秀柱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力圖在第二階段形成膠著勢態(tài),把自己抬高到與蔡英文同樣高度,擺脫被矮化的格局,化解民進黨的民意優(yōu)勢。臺灣藍營選民討厭國民黨的“獨臺”,馬英九的“不獨不統(tǒng)”早就成了一塊裹腳布,政治選戰(zhàn)不是文縐縐的哲學(xué)課,選民最不喜歡模凌兩可的話,我看洪秀柱不會重蹈覆轍。我給他們說到這里,他們都非常認同,但是對于大選第三個階段的看法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