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朝鮮最近的海軍現(xiàn)代化讓人擔憂。它最近展示的新型反艦巡航導彈突顯朝鮮海軍的進攻能力在逐步恢復。這種導彈看上去像是比照俄羅斯Kh-35導彈逆向制造的,或就是俄羅斯的Kh-35導彈。朝鮮的這種新型反艦巡航導彈的技術(shù)規(guī)格與Kh-35相似,射程為130公里,與“冥河”導彈80公里的射程相比,有了巨大飛躍。這意味著朝鮮可從更遠距離、更靠北的地點威脅韓國海軍的艦艇,尤其是經(jīng)常部署在黃海的小型艦艇,而受到韓國報復性打擊的風險卻減少了。

盡管兩者都是亞音速導彈,但是從反電子對抗方面來說,這種新型導彈當然比“冥河”更先進,而且在海平面上的飛行高度可以降得比“冥河”低得多,使之更難以對付。最后,Kh-35估計每枚50萬美元,而韓國部署的“魚叉”二代導彈約花費120萬美元,其自行制造的SSM-700K“海星”導彈耗資225萬美元。因此這種新型導彈可大批量生產(chǎn),用來裝備朝鮮海軍的新艦艇,對現(xiàn)有的艦艇進行改造更新,以及對岸基導彈部隊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進升級?偟膩碚f,即使只考慮水面發(fā)射選擇,新型反艦巡航導彈對韓國構(gòu)成了更大威脅。這給平壤帶來了更大的回旋空間,同時迫使韓國海軍要重新考慮未來小規(guī)模沖突中的戰(zhàn)術(shù)選擇。








